第588节
作者:金佶      更新:2023-03-14 00:35      字数:4481
  要知道,大汉至今是没有学校的,地方所设的官学,也只不过,收集一些本来就读书的人,让他们有一个晋升之阶,解决朝廷用人的困难。
  在这个时代,很多读书人对刘式皇朝,还是有非常深的戒心,所以不愿意出仕。
  在以前,读书人原本就是官方的代表,现在这些读书人身后的王朝,都被大汉打倒,没有复兴的希望。
  于是这些读书人,也不愿意出仕,在大汉捞取功劳。
  或许他们认为替大汉做事是一种罪恶,所以各个地方的精英人才几乎都沉默下来。
  只是皇帝认为,如果读书人不把知识贩售给皇家,他们又有何出路?
  他又想到钱汝君的学堂,似乎钱汝君学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是为皇家而设定的,因为他跟皇家的考核一点都没有关系,而是实际上的生产。
  不过钱汝君把他的大汉皇朝说的像漏风的破洞,让皇帝认为很不开心。
  但是钱汝君所描述的前景,有如亲眼所见。
  但是皇帝真的必须把人民照顾到这种地步吗?
  说得好像朝廷还有皇帝,才是人民最大的残害者,而商人才是税收最大的生产者,但是朝廷却放过他们了。
  但是商人怎么收税?
  钱汝君虽然提出不同的税率,但是对于怎么收税,却没有提出说法。
  似乎钱汝君对这个收税的方法,也感到很困扰。
  皇帝抓到了一点,钱汝君提的所有的改变,是收税才是核心。
  如果让朝廷从收税开始,官方的反弹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商人的反弹估计会非常的大。
  有些官商勾结的官员,可能会替他们出力。
  但是大汉从来不怕商人,如果商人对朝廷有任何不满。
  朝廷可以随时把它们打压下来。
  皇帝刘恒总算找到一条着手的地方。
  但是想要着手做这件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
  而且最好是钱汝君锻炼出来的人才。
  “你可能把你训练出来的人才全部交给大汉朝廷?”
  “你说的是我学堂里的那些学生?”
  “是已经毕业的学生……”
  “已经毕业的学生根本不受我管控……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控制他们?”
  钱汝君根本不知道那些人是谁。也没有关心过,她只关心学校有没有正常的运转。
  “也就是说我要怎么使用它们?你们金麦城不会管?要知道,最大的毕业生群是来自于金麦城?”
  “父皇也不能够强迫他们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大汉的百姓都应该有为国效忠的理念,并且透过为国效忠来获得高官厚禄。”
  “百姓大部分根本想不到国家,他们只想吃饱穿暖,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有国家被欺负威胁到国家的时候,他们才会放弃这样的生活,替国家着想。
  或者国家的荣誉跟他们的荣誉是一起的,当国家越强盛,对他们来说有越大的好处的时候,他们也会替国家出一口气。”
  这些话钱汝君没有说出来。
  钱汝君知道,这是她内心的想法,深受后世影响。
  来自于后世的理念,而这个时代或许,由于人民的资讯有限,当它从别人的口中或脑中获得一个理念,就听着这个理念长大的时候,或许他就会认为这个理念就代表着他自己,并且就贯彻始终。
  在这个时代,尊敬皇上,爱护大汉,似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如果脑袋中存旧有混乱的人,大部分是经历过改朝换代的人。
  大汉到现在五十年了,在这个人民寿命普遍非常短的时代,还记得前面那一个朝代的人已经不多。除非家里的族老还在念念不忘的叨念着。
  对于年轻的一代,如果他们有对外接触,没有完全受家族掌控的话,他们多多少少都能够知道,大汉才是他们现在存在的国家。
  而秦这个国家虽然是一个荣誉,但是对于人民百姓来说,却不是一个太好过的朝代。
  而更早之前的朝代,农民百姓根本没有自己的土地的概念,如果一个平民百姓能够获得田地,那也是要一个大商人,他必须能够保障自己的田地,不被别人侵夺。他们出出入入有非常多的护卫。
  大汉,这是几千年来,人们终于认知到,自己有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会被更大的国家,依照一定的规则守护着,只要他不违反这个国家的规则,它就能够拥有这个土地,除非,他把这个土地卖掉。
  别人就算想侵夺他的土地,也不能够看中了就直接拿走,他们必须用符合这个朝廷的方法,才能够拿走这块土地。
  其实爱国也是需要教学的,教学之后,虽然他们的理念有些扭曲,是说到国家,倒是没有一个人敢不爱的,虽然他们在爱国的同时也会卖国,也会离开这个国家,不想留在这个国家。
  但是即使是移民到国外的人,也会说他是爱国的。
  不管这些人是真是假,但是最后爱国会形成一种气氛。
  当然,脑袋越简单的人,想把这些概念书送到他们的脑海里面,最简单也最困难。
  但是一旦接受了,或许就是这个人一辈子的理念。
  关于这个问题,钱汝君就不想跟皇帝刘恒讨论了,因为他发现皇帝刘恒今天被它冲击得太严重,如果再多给他一些东西,他估计就会抓狂,因为,事情用他一辈子可能都做不完。
  大汉时代的速度概念跟二十一世纪是不同的。
  人们在做事,也没有后世那么快,其实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动作慢,体力慢,而是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太多辅助的工具,这些辅助的工具可以让人们在一分钟做完十分钟可以做完的事情,一分钟和十分钟,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如果放大成一年和十年,那么时间的差距就非常大了。
  何况这个时代的人的一年,比起后世,待的一年珍贵许多,因为这个时代寿命甚至不足二十五岁。
  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威胁到这个时代人的寿命,这个时代对于传染病也几乎是没有办法遏止的往往一个传染病发生,就会让一个村子灭亡性。
  这个时代似乎因为没有办法让人们自由来去,所以传染病比较不可能散播出去,想到这点钱汝君突然警觉到,如果她把交通建立起来,让人民开始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就必须把传染病停止的方法,同时交给大汉百姓,要不然,或许大汉百姓如果发生传染病,就会跟欧洲一样发生大流行,最后死掉三分之二的人口。
  而即使是活下来的三分之一的人口,也没有几个是身体健康的。
  这件事情有多么恐怖,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钱汝君,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是她最容易做的事感同身受。
  她从别人的教训里面汲取教训,当时钱汝君读过一本书,叫十日谈,虽然只是几个人逃过了瘟疫,在那里谈话,但是对于瘟疫的描写,其实是非常清晰的。
  但是为了未来的死亡,就让交通不能够前进,让粮食不能够均匀的分布在这块粮食土地上,并且在未来可能发生剩余的时候,不能够跟别人交换他们更好的产品。
  钱汝君认为,在大汉死的人会越多。
  毕竟粮食虽然是一个人必要的,但是满足粮食需求的时候,人们会想要更多的东西,对于大汉时代的人来说,或许满足粮食需求的时候,他们只能够想到女人,还有读书。
  因为女人可以让他的**获得满足,而对女孩子而言,打扮的漂亮一点,也能够让她们能够满足,但是读书对他们来说就必须要从小并且需要很多的钱财,因为大汉的教学方式似乎不是这么的人性化。
  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因为不涉及到国家的利益,所以钱汝君等于是做了给皇帝看病,没有对皇帝指手画脚,但是看了这么久,皇帝在没有感觉,他就真的有问题了。
  而且钱汝君所教学出来的学生跟这些读之乎者也出来的人,有一个最大差别就是他们只不过是更注重实用。
  这些之乎者也的人,倒是比较聪明的。
  似乎这些聪明,让他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拥有比别人更高干的手段,但是皇帝仔细想想,他们需要这么高官的手段跟他们会不会这么多学问,似乎是没有关系的,他们只需要识字,流利的书写,能够写明白公文,就不会因为不识字而受到障碍,公文能够往来整个朝廷就能够联系起来。
  但是如果这些读书人就是以出世为目标的读书人,没有机会出世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会怎么办?
  现在的情况还好,做官的人往往还请不到足够的读书人来做官,几乎只要有才能的人都能够安排好位置,而且其实在现在钱多的时候,钱汝君有提出,吏治必须要下乡,而不是应该由地方的长老们来统治地方。
  这个时代由于粮食紧缺,交通不便的关系,城市并没有办法扩大,如果让一个小地方就很多官员来处理的话,其实会形成浪费。
  最好是形成比较大的城市,然后再由官员来处理,比较大的地方就能够分门别类的来处理,不同的事情,也比较能够节省,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交通的问题,所以钱汝君其实要解决的不是长途交通,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短途交通的问题。
  皇帝陷入了思考的困境,钱汝君,慢慢的退出了,因为她知道,只要皇帝肯思考,一定会思考出一个最符合大汉情况的一个实施方法,钱汝君的方法虽然是很好,但是不见得在大汉是最切实的实施方法。
  最重要的原因是,钱汝君不是大汉人,所以她的思考的出发点是后世。
  在她看起来,这个时代除了空气清新食物,没有化学药剂之外,几乎什么都是不如未来的。
  对于人的生存钱汝君要求很多,但是大汉人民似乎要求也不是这么多,除非他们享受到了,他们才知道这些是他应该享受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钱汝君知道她的想法有非常多不实际的地方,而这些不实际的地方,必须有皇帝本人去思考。
  但是皇帝是居上位者,也有一个跟地方脱节太大的一个困扰,因为从他出生到他死亡,几乎他都是上位者,没有接触到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即使接触到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也是地方官跳出最富裕的平民百姓,不可能真的去看最贫穷的百姓,这样是替官员打脸。
  第八八二章 商税
  大汉皇帝有大汉皇帝才能够做的事,它能调动起大汉全国的资源,并且让大汉朝着他的意志的方向而移动。
  在大汉时期,文官还没有兴起,真正能够左右朝政的是一个个世家。
  皇帝想要做一件事,如果违反到世家的权力,这时候他就有解释的义务,解释不同,那就必须动真格的。
  如果不牵涉到世家,那么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表面上看起来,钱汝君所提议的几件事情都跟世家没有关系。
  但是皇帝刘恒不会这么认为,皇帝刘恒会知道,其实世家牵涉到大汉的方方面面。
  所以钱汝君提的每一件事情,都跟世家能够产生关系,而最能够产生关系的,其实就是皇帝准备着手去做的商税。
  名义上是因为吕后收了商税,所以为了避免跟吕后牵扯上关系,所以大汉朝廷充实之后不再谈商税的问题。
  但是商税的问题远不是这么简单,吕后当时收商税,其实就跟自家利益发生了隔阂,所以才会造成反弹。
  也就是刘家王朝之所以,能够打败吕氏,得以保存下来的重大原因。
  皇帝刘恒决定先动商税的原因是,现在在大汉,他已经有仁皇帝之称,朝政基本上已经掌握在手里。
  世家大族轻易没有办法动到他的皇权。
  因为在大汉想要推翻一个皇帝就必须有合理的理由。例如皇帝暴虐无道。
  但很明显的,皇帝刘恒跟暴虐无道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人暴虐无道,那是地方官员,也不是皇帝主动要去做的。
  而且收商税虽然对世家大族打击最大,但是这些世家大族明面上并没有办法说他们在经商。转了支持商人的利益。
  而越是靠经商致富的,在朝廷上本来就是打击的对象。
  除非他能够单纯的靠种田致富,这么一来,人们都会认为这个人,是修德修身的好人。
  而皇帝的商税本身依照钱汝君的建议,对于粮食本身收的税非常低,甚至可以不收。除非商人本身在卖粮食的时候,贪图利益,给予很高的价钱。
  那么他多赚的钱,就应该给朝廷,由朝廷来补贴百姓。
  这个时间点刚好是收商税最好的切入点。
  如果晚一点,世家大族的势力正好,非常蓬勃难以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