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作者:
青律 更新:2023-03-11 10:26 字数:3269
自己之前一味的只想打仗抢地,如今听到唐顺之的寥寥一句,竟然像从梦里醒了过来一样。
是啊,蒙古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虞鹤再回来的时候,身后还带了两个小太监。
因为书实在是太多了。
虞璁随手拿了一本,还没看几行就被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之流的名字绕晕,索性吩咐唐顺之过来。
“看完这些,你需要几天?”
唐顺之想了想,不确定道:“一个半时辰?”
这么快的吗?
虞璁一拍巴掌道:“虞秘书,留下来陪唐——”
“字应德,号荆川。”
“好!陪唐荆川看书!”
他总算找着这么个既不忙又有能耐的人,索性让鹤奴陪着他左右,自己带着陆炳去巡查三大营,看看新火器的投放和战车好了。
路上二人各驰一马,陆炳思忖了一刻,还是怕他太上心,便开口道:“陆巡抚那边,已经劝回去了。”
“这么快?”虞璁愣了下:“你跟他灌了什么迷魂药?”
陆炳坦诚道:“就是解释了下利害关系。”
这巡抚虽然是正二品的大官,但到底在地方值守,没有他明白这朝廷里的风云诡谲。
陆炳从年幼时就在锦衣卫里和官员们打交道,对如何把控人心学的早已超越常人,半个时辰就说的他叔伯一身冷汗,还把自己塑造成委曲求全的无奈角色,好不被宗族那边的人再如何为难。
虞璁听完他不动声色的讲完这些,心想自己果然眼光不错,阿彷这说把人赶回去就赶回去,也是够有手腕的。
皇上骑着马又发了会儿呆,突然一拍脑袋:“居然是唐荆川!”
他就是明朝那个抗倭名臣荆川先生么!
虞璁听名字没反应过来,后来一想这个字号,越想越不对劲。
这荆川先生,不仅是明朝唐宋派的领军人物,写出了‘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这样的佳句,他在历史上给胡宗宪屡出奇策,是抗倭的主力!
这么个人,居然就悄无声息的考了个会元,自己居然没注意到!
要怪就只能怪古代人名字太多记不住!
他们一路巡查完,又去云禄集吃了个饭,算足了两个时辰才回宫。
唐顺之一个人留在乾清殿里,一边看一边总结,就等着他们回来。
虞璁还没走近他,那个清秀的会元郎就喜上眉梢的抬起头来。
“陛下,微臣以为,如今正是时候!”
“什么意思?”虞璁愣了下,加快脚步走到他身边,见那如山的书目全都被看完了。
果然又是个大牛啊,这看书速度跟扫描似的。
“陛下,如今蒙古青黄不接,俺答汗刚刚即位,微臣以为,最迟应明年出征,事不宜迟!”
唐顺之把那几本书翻完,直接接过粉笔在一旁的黑板上写了好几个名字,如讲自家旧事般侃侃而谈。
兵部的那些大臣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放手,能豁的出去想要再征的根本没有几个。
蒙古那边势力纷乱又名字太长,能耐心梳理完所有时情,能将一切分析的头头是道的,根本没有几个。
原来在八年前,给予蒙古中兴盛世的达延汗刚刚去世,此刻他的孙子俺答刚刚即位,正是被窥伺环绕之时!
要知道,达延汗十六岁亲政,在明朝风雨飘摇上下混乱的这一段时间里,不仅统一了整个漠南蒙古,还一度与明孝宗朱佑樘阴奉阳违,间或领兵出没于大明的固原、宁夏等边关重镇,以刺激明朝开放边关贸易。
他在位的时间里,耗费二十余年与右翼封建主战争冲突,将东蒙古的六万户全部置于统治之下。
也正是他,重振了成吉思汗留下的黄金家族,被世人誉为中兴之主。
达延汗一共有十一个儿子,虽然长子被人谋逆杀害,但剩下的一群儿子也在虎视眈眈大汗的位置。
“俺答如今即位,他既然孙子,应该还算年幼吧?”虞璁急切道:“你是觉得,他们之间极有可能再次内斗?”
“俺答如今大概在二十岁左右,因为是最近一代即位的,所以这边记载的并不算很清楚。”唐顺之示意他看向几个巨长无比的名字,用笃定的语气道:“必须注意的是,如今他们仍在与东蒙古的右翼来回拉锯,没有完全征服。”
陆炳一愣,看向唐顺之道:“那岂不是说,我们之前栽赃之后,他们完全不会想到是我们干的?”
唐顺之笑道:“哈喇慎如今归属达延汗不久,此刻里外都会怀疑,越发难以搞清楚。”
何况蒙古人看轻大明已久,断然会认为是同族搞的鬼。
虞璁皱眉看着他画的势力分布图,想了许久道:“那么,达延汗所打下的右翼里,有没有残部?”
“恐怕有。”唐顺之取来地图,仔细思索道:“臣以为,这些残部会西逃甘肃、青海一带。”
“执罡军北上时,探子们说军力守备薄弱,恐怕是达延汗的子孙去征伐剿灭右翼的势力了。”
皇帝沉默了许久,意识到他面临了怎样的问题。
现在新即位的俺答,正是根基不稳,四面楚歌的时候。
正因如此,他根本不能等三年。
时机这种东西,在这种时候可以犹如神助。
“陛下。”唐荆川往旁边一步,又写了一行的名字。
“在正德四年,也就是二十年前,达延汗派次子为右翼的三万户济农,被右翼的太师起兵杀害,成为达延汗东征右翼的关键原因。”他声音一顿,握紧粉笔道:“如果此刻,我们能让西北的部族也加入这场乱斗呢?”
眼下可以选择的两条良策,都极为艰难。
如果能杀掉俺答,让他的叔伯们陷入分裂争斗中,蒙古的军力会瞬间减退。
如果引入西北兀良哈的势力,让他们西东北三方相杀,也可以带来巨大的优势。
虞璁一眯眼睛,沉声道:“看来,我们还要再去东蒙古抢一次。”
第50章
抢什么?
其实如今的北平, 什么东西都不缺,唯独缺蒙古人。
虽然三大营里有蒙古血统的专业兵种, 但是他们毕竟跟着汉族人混了许久, 现在未必清楚草原里的实际情况。
要知道, 间谍这种东西的培养,那是越原生态越好。
当初苏联为了搞谍战, 直接圈了个地把广告牌建筑甚至电影院都全部做成美式或者欧式的小镇,让训练的人员从小就生活在这片‘楚门的世界’里, 从口音到生活习惯都与当地人如出一辙。
以至于后来有些欧洲人的父母被逮捕并指认为叛国罪,他们这些衍生的后代还一无所知。
——我爸妈明明是个地道的北欧人,怎么可能是苏联的间谍呢?
陆炳和唐顺之听了这个想法以后,纷纷露出赞许的神情。
他们需要培养几个探子出来, 最好能一路混进去, 爬到蒙古的上层。
这些事情具体怎么做,如何策划,都要交由专门的人选, 一路保密的进行谋算。
“不必操之过急。”虞璁摆手道:“如今是五月,起码还要再准备半年。”
明年,明年的一月之后。
一切都将开始了。
等唐顺之走后, 虞璁多了个心眼,让鹤奴把嘉靖八年的进士名册找来。
如今的鹤奴得到了全衙门内外的钥匙, 等同于皇帝的亲使随时调遣资料,当真是皇权被升高到极点的一个象征。
这嘉靖八年的进士,都有些什么人物?
虞璁在烛灯下眯着眼翻了一会儿, 越看越不对劲。
有两个非常——非常熟悉的名字。
曾铣和杨博。
这两个人,居然和唐顺之都是今年中举的!
曾铣是什么人,历史中夏言被杀的内幕,就是向嘉靖帝劝谏夺回河套,而当时夏言被怀疑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曾铣作为总督,与他交往过密。
这是个无辜到极点的重臣,文韬武略不输凡人,同时在西北尽忠职守,却被奸人所害。
一想到曾铣最后的结果,虞璁就想把仇鸾那个草包给杖毙掉。
而杨博……
虞璁想了许久,心想这手头的好牌太多,该怎么打啊。
严世藩私下里,曾经跟他爹严嵩说过这么一番话。
“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当今世上,只有三大才子,足以敬畏。
第一,是皇帝的亲信陆炳。懂谋略,识人心,格局城府深厚,且决断无豫。
第二,是他自己,文藻才华京城无双,更懂的揣测圣意。
第三,就是这杨博。
历史中的杨博,被兼封太师和太傅,两次击退蒙古的进攻,如同西北的守护神般镇守一方,还在巡抚甘肃时,兴屯田、修水渠、筑屯堡,使百姓安居乐业,境内一片海晏河清。
现在的问题是,好牌太多,但都是初阶水平。
杨博和曾铣都是正德四年前后出生,换句话说,跟俺答现在是一个年纪,都二十出头。
虞璁深思熟虑之后,想了个主意。
现在由于政府开始全效率投入运转,而且早朝顺利被废,开会的频率越来越多。
乾钧堂那边虽然有专人排表,但是会议需求已经有些难以满足。
另外,现在有大量的青年才俊需要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互相进修。
那么,就刚好需要一个类似人民大会堂的存在,正式的供开会、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