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作者:
赵骏 更新:2025-01-20 17:46 字数:1972
多年的经验,让张鹏明白越是接近尾声越不能掉以轻心的道理。这几天上板下板的频率多于以往,对器材的损耗也必定加重。昨天收拾工具时他就发现吊绳有些地方发毛,主要是和挂点接口不远的地方,部分外表纤维断裂,那是绳索在顶楼平台边缘长时间摩擦导致的结果。
这一条工作绳其实离报废还有一段距离,绝不至于今天就会发生断裂,但置身于接近百米的高空,知道维系安全的那条绳索有那么一些瑕疵,终究是令人不安。
好在前几天给庄生买来的那套新设备就在那里,有些部件跟他现在使用的不太一样,但那条用来维系座板和挂点的吊绳是崭新的,柔韧而富有弹性,比他们现在用的绳索好上太多。
换上了新的绳索,他安了心,背着工具包,和工友们精神抖擞地出了门。
爬上希尔顿顶楼,风小了很多,最后需要清理的这几排玻璃墙看起来平整光滑完全没有难度,下午十有八九会提前收工。
阳光径直洒在深蓝色的玻璃上,他们仿佛置身于垂直的海平面。海平面以下的世界和他只有一墙之隔,但这面墙将他和自由穿梭游弋于其中的族群壁垒森严地隔绝开来。
而在他的身后,是一座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城市。无数高楼像笋尖一般钻破了坚硬的混凝土地面,又像他孩提时玩的积木,越来越高。
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我有关;我已经来了,怎么可以轻易离开?
无风的半空,煦暖的晨光,让他的心激荡起来。
“头儿,你在想什么呢?”马三缺在三米之外喊他。
“我在想,哪一天咱们把这栋楼给包下来,包一个月,天天晚上换房间住。”他喊着回答。
两侧都响起了笑声。
笑声传来又吹远,跟着鸽哨消失在远方。这种彼此传染的快乐营造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就感,让他们纷纷暂停手中的活儿,遥望那座城市,在这种神奇的视角下,一切奇迹似乎迟早都会发生。
张鹏的身子忽然下降了几公分。
这几公分和几十米的高地落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却使张鹏瞬间寒毛倒竖。
他抬头看去,发现绳索在顶端的接口处有一些异样,那是一种令他头皮发麻的变化,在巨大的拉力牵引下,那个地方似乎正在慢慢变细。
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他在使劲地拍打面前的那扇玻璃窗,他想进去,哪怕只占据一个落脚点。只是玻璃墙太光滑了,玻璃和玻璃之间有着无懈可击的完美衔接,根本无法提供一条缝隙。他的手掌在刚刚清洗干净的玻璃上留下慌乱的掌印指纹。有人以为他在开玩笑,合拢了手掌朝他喊:“头儿,你现在就想进去睡觉啊……”
话还没说完,张鹏就落了下去。
他的身体像子弹击穿了酒店大厅的绿色遮阳板,发出轰然巨响。
第十章
金河市卧牛县郊外有座山叫寒山,寒山上有座寺庙,就叫寒山寺。
卧牛县的寒山寺和姑苏城外寒山寺颇有渊源,据说是当年姑苏城外寒山寺中一位游方僧人流落至此修建而成。那是一位真正的苦行僧,圆寂前
告诫弟子,本寺只可修缮,不能扩建,但求瓦檐陋墙,不求高宇广厦,香火不灭足矣,不求鼎盛。
庙中住持秉持祖训,于荒山黑水中勉强支撑,代代如是。由于地处荒僻,规模简陋,竟然躲过历代浩劫,默默蛰伏千年之久。这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寺中僧人听到庙宇中柱传来隐隐的断裂声,便将佛经典籍装箱搬出,借宿在离寺庙最近的半山腰那户民宅中。
僧人道,那台柱裂时,声如高僧圆寂前的梵音祷祝,有大音希声的境界,世俗中人难以察觉。山下村民都说和尚反应过度,神经过敏,因为那寺院在山脚下看去依然庄重肃穆,和往日殊无区别。但是第二天醒来,竟发现庙宇果然塌了一半。
三天后雪停了,僧人到山下村落来求告,说寺院重修在即,有些事要请村民帮忙,工钱按日结算,县宗教局已经同意他们的请求,天晴后即可动工。村民个个都笑僧人虚伪,平日里连电灯都舍不得开,原来这么有钱。僧人合掌解释,全靠山腰上的甘居士捐赠善款。
山腰上的宅邸是两年前建成的,但里面住了人也是这半年的事,直到现在,山下乡民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姓甘。
人力财力到位,庙宇重修进展得很顺利,不出个把月,便初具规模。四周用毛竹搭好的骨架上,建筑工人给外墙刷漆,干完一天的活儿,山下的孩子就会偷偷溜上来,爬上爬下练轻功,这一来,就出了事。
有个小孩从毛竹架上摔下来,头先落地,休克了过去。他的家人拽着和尚的僧袍要他赔命,和尚说送医院,只是缺少交通工具,寺里面买面食菜蔬用的三轮车速度太慢。情急之下,一个和尚忽然说道:“不如去找甘居士想想办法。”
一干村民终于名正言顺地进了山腰的宅邸,把甘居士的院落挤得水泄不通,大多数人在见到甘居士真人后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其实早就见到过他。天还不算太冷的时候,他经常在离山下村庄不远的水库边钓鱼,戴一顶起了毛圈的草帽,挑竹篾编成的鱼篓子,穿灯芯绒面的布鞋。更让人惊喜的是他还有间车库,里面停了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