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作者:假面的盛宴      更新:2025-01-15 16:45      字数:3569
  第72章
  72
  元贞指的地方是襄州。
  襄州虽属于京西南路,却位于整个京畿路的最下方。
  其下有一座小城,处在南襄盆地之南,汉水之北,此地乃南北交通要塞,不光贯通南北,还贯通东西。
  往北可直接到京畿路,往西可入汉中巴蜀,顺着汉水直流而下,则可直抵荆楚江汉平原,再至吴地。
  平时看不出此地重要,若真有哪天南北呈割据之势,此地首当其冲。
  前世这里就是南昊抗击北戎的第一线,本是一座无名小城,被杨變打造成铁桶一般的城池。
  北戎屡次派兵攻城皆不下,不知在此地丢下多少尸骸,哪怕元贞彼时在北戎都城,也对此城名声如雷贯耳。
  当然,如果选了此地,也不是没有隐忧,前世有杨變力挽狂澜,又收拢了各地残存,才能与北戎呈南北对峙之势。
  这一次她将杨變提前带去襄州,若北戎在攻破上京后,因无人阻挡,顺着京西北路打下去,过淮河一路向南,未来未尝不能反从江汉平原打到襄州。
  不过那都是未来的事了,现在局势不明,也看不到那么多。
  “你觉得此地好?”杨變问。
  “你看呢?我不懂军事,还是你来选,选个前可进后可退之地。”
  杨變不再说话,认真去看那舆图。
  甚至一张舆图不够用,还需要局部地形舆图才能看得分明,他甚至去了他几百年不用一次的书房,将自己关在里头,关了整整一个晚上。
  元贞没去打扰他,就任他慢慢想吧。
  她相信前世能做出那般伟业之人,必然有他眼光的独到之处,她不想让自己干扰了他的想法。
  毕竟她对前世一些关于战事上的事所知不多。
  第二天一大早,杨變来找元贞,告诉她就去襄州。
  之后他进了趟宫,向宣仁帝请辞神卫军都指挥使一职,并提出自己要去襄州的光化军。
  御案后,宣仁帝注视他许久。
  “为何想去襄州?”
  “臣觉得自己不适合待在上京,既然这么多人都看臣不顺眼,不如离开。”杨變道。
  只是因为如此?
  可这话宣仁帝问不出口。
  真问出来,此子胆大妄为,无遮无拦道出其中缘由,等于撕开了最后一层遮羞布,他作为一国之君的颜面也将荡然无存,更破坏了自己和权中青的君臣之谊。
  如今前线还需要权中青坐镇,杨變到底是功臣,一旦遮羞布被扯破,事情为人所知,下面的那些臣子将如何看待他,底下那些将领又将如何看待他?
  殊不知,杨變和元贞恰恰是算准了这点,才会如此直接向宣仁帝道明求去之意。
  宣仁帝还想到他的女儿,圆圆。
  何时父女之间竟成了这般模样?
  明明此事由她来说最好,两人是父女,此事就不算是公务,不管他同意与否,总归有个回旋之地。
  可她明知却不来,而是使了自己的丈夫来。
  这是对他这个父亲失望了,也是对朝廷失望了。
  宣仁帝沉默了许久。
  “朕准了。”
  顿了顿:“只是为了选了襄州?”
  他再度问出这个问题。
  杨變自有一番说辞,“此地距离上京,说近也近,说不近也不近,如果想回上京探望亲人,也较为方便些。”
  宣仁帝不再说话,而是挥了挥手。
  直到杨變快退出殿门,他才疲惫地说了句:“告诉圆圆,朕也有朕的不得已。”
  杨變应了声是,退到殿外。.
  接下来就是等朝廷诏令。
  元贞以为总要等些日子,说不定朝中会有人阻拦,谁知没过几天,诏令便下来了。
  还是蒋旻来了将军府一趟,她才得知这件事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全是因宣仁帝罕见的坚持。
  至于他为何会如此坚持,元贞已经不想管了。
  她甚至早已跟杨變商量好,若是朝中有人阻拦,索性就直接撕破脸,就不信那些朝臣敢将事情闹大。
  既然拿到调令,接下来该考虑的就是搬家事宜。
  他们这趟离开后,短时间是不打算回来了,考虑到北戎很可能会再度破城,元贞一点东西都不想留,不光所有金银细软全都带走,所有侍女下人也一并带走。
  还有木石这个必须带走的人。
  最后收拾下来,竟装了二十几辆大车,由于杨變那些私兵不宜显露人前,又找神卫军借了五百兵卒,沿途护送。
  告别权简夫妻二人时,两人甚是沉默。
  “走了也好,爹也赞同你走。”权简拍了拍杨變的肩膀,“你去到襄州后,好好在那里经营,指不定哪日我去投奔你。”
  另一边,元贞也在和裴淼说话。
  “大哥顾虑着义父,不愿离开,也不能离开。你是知道内情的,还是要做些防备和准备,事情不发生最好,若一旦有变,你可千万带着大哥来找我们。”
  见元贞说得如此殷切,裴淼连连点头。
  又拉着她的手,心疼道:“我道自己已是女子中最坚毅的,却不知你虽不会武,但论起坚毅,我不如你。”
  她和权简也是事发之后,才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心中之恼怒愤恨不必言说,却也格外心疼元贞,觉得她承担的遭遇的太多了。
  也幸得她看似娇气,实则性格坚毅,若换做是她——反正裴淼觉得自己做不到像她一样淡然,还能借势为自己谋求后路。.
  蒋家人何尝不也是事发之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当晚,大舅蒋拯将自己关在书房,连晚饭都没用。
  蒋旻也没有进去劝他,只是在外头沉沉地叹了口气。
  由于家中是国戚的关系,虽是位卑人小,但忠君之心毋庸置疑,尤其是他爹,深以能为圣上办事为傲。
  可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
  早先在忠君和外甥女之间,蒋拯尽力寻找平衡,所幸两者处于同一立场,并不冲突,倒也安稳。
  即使私下帮外甥女做些小事,这些都是小事,妨碍不了什么。
  可连着这几次的事,致使蒋拯越来越沉默,以前还会帮圣上说一两句话,如今什么都没了。
  他爹在沉默什么,蒋旻知晓。
  也因此,之后去见元贞,是他去的。
  “大舅不懂,表哥你应该懂,我们为何会选了襄州。若真有一天时局不好,一定不要犹豫,带着家里人来襄州找我们。”
  蒋旻点了点头。
  又道:“你不要怪爹。”
  元贞笑了笑:“我又怎么会怪舅舅,一直在后面帮我的是两位舅舅,是表哥,也是整个蒋家。”
  若非大舅的默许,表哥又怎会帮她做了这么多事。
  只是他到底忠君思想作祟,也是觉得女子该相夫教子,不该折腾这些乱七八糟,所以心中对她有些微词。
  也因此平时几乎都是表哥出面与她交涉,大舅则沉寂得厉害。
  可他即使心中不满,也从没说过什么,这里面自然有他一片拳拳爱护之心。当然,元贞也知道,少不得有她这个聪明的表哥从中斡旋的结果。
  只是这次,她大舅应该受到打击了,希望他以后能少点那种愚忠的想法,多为自己多为家人考虑些。
  不过有蒋旻在,元贞倒是不担心。
  还有詹莹莹,她也来给元贞送行了。
  “若有一天时局不好,你觉得上京太危险,不能再待下去了,就来襄州找我。”
  詹莹莹疑惑不解:“时局不好?什么时局不好?”
  元贞说:“若不懂,就问问你爹,反正你记住我这句话就是。”
  “好,我一定会记住。贞姐姐,你也一定要保重啊。”.
  告别所有人,二人踏上离开上京的路途。
  由于沿路都是平原地带,路很好走,走了差不多十多天,就到了襄州的州治襄城。
  此地着实是个好地方,一江碧水从西向东,直行数十里,突然急转绕弯至正南,而襄城便位于这片被冲积而出的平原的东南侧,毗邻汉水,与汉水北岸的樊城呈犄角之势。
  前有江流湍急的汉水为天险,城南有一片山脉为屏障,同时城池的东西南侧都凿了护城河。
  就是这护城河未免儿戏了些,不过十来米宽。
  在临近襄城时,杨變就在看各处地势,越看越是觉得自己选对了,等临到进城时,对于如何改造这座城池,他心里差不多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
  襄城虽为襄州州治,到底襄州本身也不大,当地称不上商业繁盛,也并无特色诸如茶、丝绸、瓷、铁之类的产出,当地百姓只靠种田度日,日子过得不算富足,但由于当地田多且肥沃,也算鱼米之乡,也是能温饱的。
  入了城来,可见来往百姓衣衫和精神面貌,应该过得都还不错。
  这次杨變来襄州,并非拿的光化军指挥使的差职,而是襄州随州房州金州四州安抚使一职,这四州也正好位于整个京西南路下部,连成一片。
  也正好是光化军的驻守范围。
  襄州的知州姓宋,名广福,早就收到消息,魏国公主与其夫忠武将军杨變不日将抵达。
  城里是有一座安抚使司官衙的,是早先安抚使司治所还设在襄州时的遗留。宋广福早就命人收拾了一遍,只可惜这地方荒废了许久,如今虽经过一番收拾,还是难掩其陈旧荒凉。
  “公主将军也知晓,咱们这是小地方,这安抚使司还是二十年前建的,中间几度启用又荒废,如今……”
  宋广福是个个头不高的小老头,一笑一脸褶子,他已经在襄州知州这个位置上连任七载,未换地方。
  也着实是此地算不得什么油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