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入学
作者:千书过      更新:2025-01-03 14:07      字数:2285
  此时的华城,还在和平繁荣中迅速的发展着。
  人口已经破五万了,不过,方圆数百里的范围内,所有的部落基本上都被征服了,更远的地方哪怕就是翼龙队也不是那么容易发现新的部落的。
  所以人口的增长,渐渐变得缓慢了起来。
  华城的第二艘巡回号已经正式下水,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
  同第一艘巡回号相比,巡回二号的外壁多了一层钢板。
  这是华城的钢铁厂的最新成果。
  从茹毛饮血到第一座重工业的工厂的诞生,华族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
  只不过,除了这个钢铁厂外,华城其余配套的工厂,还是处于断层阶段的。
  其实五年的时间建立一座工厂,真的不算快。
  当初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
  国外对于国内的科技封锁,处于一种极端的状态。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科学家一边探索一边实践一边运用于生活,天知道他们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打破了多少科技的封锁。
  从一贫如洗到繁荣昌盛,华夏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而在华族,科技的发展不需要族人们操心,在系统的加持下,王伟有着现成的东西能够拿出来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建立了第一座重工业的工厂,对于王伟这种穿越人士来说,甚至有可能算是一种耻辱了吧。
  虽然工业的发展并不怎么顺利,但是华城的基建却足以让王伟自豪了。
  宽阔的道路将华城,大山,码头甚至是森林都连接了起来。
  马路的上面,铺了一层坚硬的水泥。
  在重型卡车没有出现的时代,这样的道路,只要维护的好,基本上是不会发生损坏的。
  哪怕就是三角龙拉的大车,也休想将路基压坏。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的贯通,对于华城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效率极大的提升了。
  原本需要十几人,辛辛苦苦才能运回来的木料,现在只需要两个人,几头驯服后的野牛和板车,轻轻松松的就能将东西运回来了。
  而花费的时间,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
  劳动效率的提升,带来的结果就是劳动力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干的事情却增多了。
  多出来的人手,要么被征去当兵,要么就是投身于别的事情上,为华城的发展做着新的贡献。
  道路的好处让族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工部通过了贯通大山的提议。
  山里面的矿产对于华族现在的人口数量来说,基本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仅靠着翼龙的运输,对于现在的华城来说,已经不足以满足日常的消耗了。
  毕竟,人口多了,对于矿产的需求也就高了,挖矿的人也多了,可是运输的数量却并没有增加多少,那产量也等于没有,自然跟不上人口的发展了。
  所以,工部对于这件事,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在六部大会上提出了在大山里面修一条路,贯通大山的道路。
  这个提议,经过讨论之后被六部通过。
  而他们修路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靠着震天雷去炸。
  沿途的大山,挡住了去路的,就炸平炸塌,然后清理废墟进行修路。
  至于那些深谷,依旧是炸,将山炸塌,将深谷填起来,再然后在上面铺路。
  如果大山太高,深谷太深的话,实在不行他们也会绕路。
  王伟制作的火药,是经过系统的配比,爆炸力最强的火药,可以说,一出现,便已经到了火药威力的顶峰,要想再要爆炸威力更强的炸药,就只有使用那些化学药剂了。
  因此,在震天雷的爆炸下,通往大山的道路,在飞快的被打通着。
  工部的做法也很暴力很简单。
  生产火药的原材料获取的难度并不大,制作的方式也非常的简单。
  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几乎可以敞开了使用。
  所以,工部啥也不管,就是一个字,炸炸炸。
  一个震天雷不行,那就埋十个,普通的震天雷威力不够,那就将其的份量加足,变成超大号的震天雷。
  在这个世界,华族的这些人尚未诞生什么环保,什么生态的意识。
  所以在他们不留余地的轰炸中,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从爆炸的废墟中,飞快的朝着大山深处蔓延。
  强大的生产力令华族的日常运转只需要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就能带的动。
  而王伟,总有他的办法来消耗掉那些过剩的生产力。
  参军,修路,开垦是消耗的常用手段,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唯一的手段了。
  就在巡回二号下水的时候,华族的第一学校和第一医院正式竣工。
  竹质混凝土结构的三层小楼成了华城最为高大的建筑了。
  占地面积庞大的第一学校能够容纳足足三千人,只不过师资力量太过薄弱,现在只有九十多名通过考核的老师。
  王伟作为第一学校的校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还是比较上心的。
  学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教学的内容和地球上的九年义务教育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学校里面,学生们在初级班,学习的只是简单的汉字和算数。
  不过到了中级班学习的就是一些植物的辨认,工具的制作,甚至是修路,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了。
  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会诞生不同的文明。
  如果不考虑文化背景以及当前社会文明,而是生搬硬套地球上的九年义务教育,那起到的,绝对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刚开学的第一天,学校里面便来了八百多名学生,从一岁半到十一二岁的年龄段都有。
  还未将这批学生安顿好,第二批的学生又被塞进了学校。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华城近半的适龄儿童,都被塞进了学校。
  足足三千五百人的加入,让整个学校乱作一团。
  这个时候,别说教学了,就是将这两千多人安顿好都成了最大的难题。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