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作者:
乱石兰竹 更新:2024-10-05 03:29 字数:7791
这场大雨过后,老城区的积水也慢慢消退,路面下留下一堆淤泥,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早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当他们听说新城区竟然丝毫没有受淹时,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前往太守府询问搬迁事宜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还是屈指可数。
在老城区搬迁问题,那些士族世家在这里面起了不好的作用。他们有的是家奴,房屋的地基也比别人要高上许多,并不太担心受到水淹。这些人的房子周围一般都有比较宽的巷道,只要自己家中小心一点,一般情况下别的地方失火是不会烧到他们那里的。而大多数普通百姓都习惯了跟在他们后头行动,这些士族世家们不搬迁,普通百姓就不大会主动搬迁。
刘欣一心要改造老城区有他自己的打算,一方面可以增加新城区的人气,带动新城区更快地发展。另一方面,老城区的布局杂乱无章,容易藏污纳垢,不利于今后的管理。最好的情况就是将老城区的居民整体搬迁进新城区,将老城区全部推倒,重新建设。不过,这场大雨还是给了刘欣一点启发,为了促使这些士族世家能够主动搬迁进新城区,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过了夏天,书院又会招收一批新生,今年的招生简章出来得特别早,其中有一条新规定,凡是居住在老城区内的,无论士族还是平民,一律不在招生范围之内。理由很简单,住在老城区的学生容易受到雨天的影响,不利于学业的完成。
这条简章一出,满城哗然。对于士族来说,襄阳书院是官方承办的,从书院走出来的学生今后的仕途自然一片光明。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自己的子女如果能够挤进书院,不仅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且今后也很有希望出人头地。
这条规定的出台,摆明了是要逼他们搬迁到新城区去。结果大火没有将他们吓跑,大水也撼动不了他们坚守在自己家园的决心,一条关于“学区房”的政策却让他们彻底动摇了。
离刘欣规定的新学年开学时间还剩下三、四个月的时间,仍然住在老城区,而家中的子弟又渐渐到了入学年纪的那些士族人家首先坐不住了,纷纷往蒯良家中跑,哭着抢着要在新城区买地,困扰刘欣半年之久的新城区人气问题迎刃而解。
然而蒯良现在却不好说话,想要买地的人多了,他的腰杆也硬了起来,全然不似当初苦口婆心地劝着大家搬到新城区时的模样。地价涨了许多,还要求他们将老房子的地契抵押出来,将来由官府酌情给予补贴。
几乎在同一时间,张世平、苏双联袂来到了襄阳,他们还同时带来了数百匹好马。刘欣早已经派人帮他们将城郊的马场用栅栏圈了起来,四角还建了望楼,马场内也修建了几幛房屋,用着养马人的住所。
张世平、苏双看着设施齐全的马场,一齐感慨地说道:“大人替我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这座马场是我二人合开的,就叫苏张马场好了。”
刘欣笑着说道:“这个名字不好听,我来帮你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第108章暗渡陈仓
苏双、张世平齐声说道:“请大人赐名。”
刘欣在家中已经被剥夺了取名字的权力,在外面就更加有这方面的冲动,当即大言不惭地说道:“我看还是叫双平马场好一些,取意天下太平,好人一生平安。”
实际上,别人刚才从姓氏中各取了一个字,他是从别人的名字里各取了一个字,这水平也就是半斤八两。不过,苏双、张世平二人却是连连叫好,一齐说道:“那就请大人帮我们题一块匾额如何?”
刘欣不由想起那天在蔡邕家中写九宫格时,他们父女二人异样的目光,赶紧推辞道:“我府里还有事,不能久留,你们就另找高人吧。”说完便落荒而逃。
请刘欣题字的事情没有办成,马场的生意虽然也是不温不火,但隔三岔五的总能卖掉那么几匹。看着贩马的生意在襄阳还能做下去,苏双、张世平渐渐安下心来,何况每次从襄阳捎带些货物回去也能小赚一笔。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卖掉的这些马,大多数都是刘欣暗渡陈仓,安排人来悄悄买走的,现在这些马都已经偷偷弄进了军营。
刘欣非常巧妙地控制着苏双、张世平卖马的速度,基本上可以保证他们在三个月左右,将贩运过来的马匹全部卖完。这样一年下来,苏双、张世平可以贩运三至四次,而刘欣不显山不露水地,每年就可以悄无声息地增加三千匹战马,还不用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士族世家已经开始在新城区购地建房,至于普通百姓,官府会根据他们现在居住房屋的大小,拨给他们相应的地皮和资金,供他们自建住房,唯一的要求就是新建的住房必须大量使用砖石结构。随着新城区人气的增加,刘欣授意蒯良适时推出了第三批、第四批商铺,全部采用拍卖的形式发售。虽然这两次拍卖,再也没有出现九百五十万钱那样的天价,但最低的价格也没有少于一百五十万钱的。早在一年多以前,刘欣就开始暗暗筹划的房地产开发,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五、六两个月是刘欣设定的暑假时间,除了少量留守书院的先生,学生们已经全部回家,刘欣、蔡邕也不再需要到书院授课。
州牧府里如临大敌,张机将医学院的几个技艺最好的接生婆都派了过来。这是马芸生的第二胎,刘欣依旧放不下心来,仍像上次一样,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转着圈子。还好,马芸的这一次生养异常地顺利,接生婆们忙碌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听到房里传来婴孩“哇”的一声响亮啼哭。
蔡邕正在自己家中的书房里练着书法,如果刘欣和马芸看到他写得什么,肯定会大吃一惊。蔡邕写的是《青衣赋》,这是蔡邕年轻时代的一篇佳作,坦露了他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风格大胆而直率,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绝无仅有。但是这样的内容在来自现代的刘欣、马芸看来,太过稀松平常了,而真正能够让他们震惊的,是蔡邕所用的字体,如果他们看到,一定会大呼出声:楷书啊!
不错,蔡邕现在写字所用的就是楷体,这还利益于刘欣、马芸二人,他们在书院讲课时,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先生,而是习惯于使用特制的粉笔做板书,而板书所用的就是楷体。蔡邕细细琢磨,觉得这样的字体很有特色,笔画挺秀匀称,字形端庄方正。暑期闲着无事,蔡邕便在家中试着写了起来,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经过这样一位书法大家的反复书写揣摩,标准的楷书提前百年问世了。
蔡邕正对着自己的这幅书法作品自鸣得意,蔡夫人从外面匆匆走了进来。蔡夫人并不是他的原配,比他年轻了近二十岁。蔡邕前面几房妻妾并没有为他留下一男半女,而且相继早逝,包括那位《青衣赋》的女主角,只剩下蔡夫人伴他走过了十多个春秋,还为他生下了蔡琰这个让他们夫妇都为之骄傲的才貌双全的女儿。
蔡夫人对他的书法作品没有多在兴趣,瞄了一眼便说道:“老爷,我刚才去州牧大人府上了。”
蔡邕停了笔,面色诧异地问道:“你去主公府上做什么?”
蔡夫人一脸神秘地说道:“我今天在大人府上听说了一件事,州牧夫人生了……”
蔡邕打断她的话,说道:“噢,生了?是男孩还是女孩?”
蔡夫人知道丈夫的心病,就是一直没有儿子,也暗自愧疚自己的肚子不争气,脸上不由得微微发热,嚅嚅地说道:“是个男孩,我听说……”
蔡邕心中忍不住有些泛酸,没等蔡夫人说完,再次打断她,说道:“还真能生啊,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了吧。”
男尊女卑、无后为大这些封建思想早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他的心里,就连他写给皇帝的奏章中也多次提到自己无后。在蔡邕的眼中,女儿蔡琰再出色也远比不上多个儿子更能让他高兴,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切都只能成为梦想了。
蔡夫人被他说得满不是滋味,红着脸说道:“老爷,我说的不是这个。我听说这孩子的名字是州牧夫人起的,叫做马凡。”
蔡邕倒是知道马芸也是个有才华的女子,好像刘裕的名字就是她起的,所以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奇怪。等他听到最后,脸上突然露出震惊的神色,问道:“什么?你说什么,这个孩子姓马?主公肯让他的儿子跟着夫人姓马!”
却听蔡夫人继续说道:“老爷,还不止这些呢。州牧大人的二夫人也快要生了,我今天还听她们说,只要二夫人愿意,孩子就可以姓卞。还有那个朱氏,看样子也有六、七个月身孕了,据说孩子生下来照样可以跟着她姓朱。老爷,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奇闻?”
蔡邕似乎愣住了,手中的毛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到了桌子上,墨水溅到襄纸上,将好端端的一幅书法弄得一塌糊涂,嘴里喃喃地说道:“奇闻,真正是奇闻啊!算了,管那么干嘛,他的子女姓什么和我有什么相干。”
他表面上故作平静,其实内心早就如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一齐涌上心头。蔡邕比谁都清楚,早在从洛阳来荆州的路上,女儿就对刘欣有了那么点意思,若不是自己这个老爹从中作梗,她现在也该生了吧,要是能生个男孩,自己岂不是也可以有后了,再也不用担心死后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一步错,步步错,蔡邕无奈地摇了摇头,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啊!
过了半个月,州牧府再次紧张起来,卞玉临盆了。清晨羊水便破了,接生婆们忙碌了一个上午,孩子还没有生下来。刘欣在门外听着里面传出一声声痛苦的呻吟,心越揪越紧,心中暗暗骂道,若是有现代医学技术,弄个剖腹产,哪里会受这个罪。都说女人生孩子是一道关,他现在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
马芸刚刚给孩子喂过奶,也来到产房外面,她是过来人,知道生孩子的苦,很为卞玉捏了一把汗。前来探听消息的田丰、沮授二位先生的夫人也在房外守候着,刘欣已经呆不下去了,避到了书房。
这时,蔡夫人母女也过府探望。最近虽然放了暑假,刘欣不用去书院授课,但州牧府里接连两个女人生养,一大堆的事情,他哪里还有多少心思给刘蕊讲故事。加上朱倩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刘蕊整天盼望着妈妈能早点给她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也不再缠着刘欣听故事了,于是,这《西游记》便停更了好多天。马芸忙着奶孩子,自然没多少时间陪着蔡琰说话,刘蕊又没有新故事好讲了,这样一来,蔡琰也就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天天往州牧府跑,她已经有十来天没有来过了。
卞玉仍然在里面大声喊叫着,听得人心里难受。马芸一扭头,并看到蔡琰的脸色十分苍白,想起来她不太适合待在这里,于是说道:“昭姬妹妹,好几天没见你来了,随我去看看小宝宝吧。”
蔡琰看向母亲。蔡夫人倒是明白马芸的意思,推了推她说道:“既然夫人相请,你就去吧。”
州牧府里种着许多大树,马芸带着蔡琰在树荫下走了一会,回头见她的脸色还没有起色,而且一路上也不甚言语,不由关切地问道:“昭姬妹妹,你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啊?”
一直默不作声的蔡琰突然眼圈一红,流下两行清泪,轻咬着嘴唇,摇了摇头,还是没有说话。
马芸有些奇怪,不明白她好端端地为什么哭了,于是问道:“是不是玉儿刚才的反应有些大,吓着你了?”
蔡琰有些哽咽地轻声说道:“不是,没有吓着我。”
马芸更加诧异了,继续追问道:“那你怎么哭了?”
蔡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伏在马芸的肩头,大声哭了起来,说道:“姐姐,我喜欢上了刘大人。”
第109章攻防演练
马芸顿时呆住了,这才注意到蔡琰比起前段时间来确实憔悴了许多,原来这丫头害起相思病来了。蔡琰看上了自己的老公,马芸并不意外,她早就有了这方面的预感,但她没有想到蔡琰会有一天当着自己的面说出来。马芸知道,蔡琰完全是受了自己的影响,要不是自己对她说什么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之类的话,像她这样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家小姐,无论如何这种话是说不出口的。可是你让马芸怎么办,难道让她回去对刘欣说,老公,我帮你讨了个小老婆回来了。马芸一时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蔡琰伏在马芸的肩头哭了一会,见马芸没有吭声,知道她心中不乐意,直起身子,哽咽着说道:“芸姐姐,我知道不应该这样。但我不会让姐姐为难的,将心里面的话说出来,我就舒服一些了,这辈子我都不嫁人了。”
马芸本来还想着用个什么法子劝一劝蔡琰,听她这么一说,不由有些心软,暗叹一口气,反正刘欣的女人也不少了,又不多蔡琰一个,伸手帮蔡琰擦了擦眼泪,说道:“妹妹别瞎说,哪有女孩子不嫁人的。只是这件事倒有些为难,也不知道刘欣是什么意思,还有你爹那一关也不大好过啊。”
蔡琰犹自忐忑地说道:“姐姐,你真的不怪我。”
马芸叹息道:“唉,傻丫头,你要是肯嫁到我家来,姐姐也能多个说话的伴儿不是,怎么会怪你呢。你也不用太忧心,等我先找个机会问问刘欣的意思吧。”
正在这时,莺儿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嘴里喊道:“夫人,二夫人她生了。”
马芸惊喜地说道:“生了?男孩女孩?玉儿她还好吧?”
莺儿满脸喜气在说道:“生了个男孩,母子平安,已经使人前去给老爷报信了。”
她喜悦的心情洋溢在脸上,似乎刚才生孩子的不是卞玉而是她自己。
马芸刚才在房外听着卞玉痛苦的声音,比她自己生孩子还要难受,现在一颗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一拉蔡琰,说道:“走吧,妹妹,和我一起看看小宝宝去。”
卞玉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额头上还微微渗出细细的汗珠。
刘欣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玉儿,你辛苦了。”
卞玉双眼半睁半闭,无力地点了点头,挤出一丝笑容。
刘欣心里明白,卞玉这次可以说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卞玉今年也才十八岁,在那个年代虽然也不算小了,但放在后世来说,生孩子还是早了些,容易出现难产。更主要的是卞玉平时就喜欢安静,怀孕以后更加懒得运动,马芸几次劝她多散散步,她总是听不进去,这次可着实吃足了苦头。刘欣心底还是有些舍不得她,这三天都陪在她的身边,直到她的脸上恢复了些红润,这才放下心来。
城外的训练中心安排了一场城市攻防演习,放下心来的刘欣也决定到现场去看看,四个月过去了,这些新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的心里还是充满期待的。
训练中心内建有了一段城墙,高五丈有余,长约百丈。担任守城任务的徐晃的第一军团,而攻城的是张飞的第二军团。
徐晃、张飞、文聘一起陪着刘欣登上高台,从那里看去,整个演兵场都一目了然。
作为演习总指挥的文聘,将手中的令旗一舞,战鼓声咚咚咚的响了起来,第二军团的士兵抬着梯子,排着整齐的队列,向着城墙一步步压了过去。当他们行进到离城墙还有一箭之地时,鼓声突然变得急促起来。士兵们的脚步陡然加快,撒开双腿向着城墙冲了过去。随着城墙方向传来的阵阵鼓声,刚才还空空如也的墙头上,已经冒出了无数的士兵,一时间,箭如雨下。
文聘转身向刘欣解释道:“主公,这些箭都没有安装箭簇,箭头上包裹了棉布,沾了干石灰,中箭的人身上会有白点,这样便于统计战果。”
刘欣点点头,没有说话,继续看向前方的演习场。
进攻一方的士兵纷纷举起盾牌,阻挡着箭雨,似乎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到了城墙脚下,士兵们迅速架起竹梯,争先恐后地攀上墙头,墙头上的守军稍作抵抗,便败下阵来。
刘欣虽然也经历过收复宛城的战斗,但那次主要是依赖奇袭,并没有发生什么攻坚战。这样的场面,刘欣过去在电视剧里也看到过,而且比这种演习要惨烈得多,但像现在身临其境地看着数千人的军队在一处城墙上争夺厮杀,还是感到十分震撼。
文聘见刘欣始终不发一言,以为他对演习结果不甚满意,赶紧说道:“主公,其实守城比攻城要容易得多。但是为了避免在演习中出现伤亡,像滚木、擂石这些守城的武器并没有使用,当然攻方也没有用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演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够适应战场的氛围。”
刘欣拍了拍文聘的肩膀,说道:“恩,你们做得很多,这样考虑很有必要,不过,各种武器和器械的使用,还是要设法让士兵们操练精熟。”
张飞咧了大嘴说道:“大哥,这些攻守城池中用到的器械,我们也经常组织士兵练习,你看看城墙下那些大坑,就是滚木、擂石砸出来的。”
刘欣放眼望去,果然见到城墙下有许多坑洼不平的地方。
徐晃接着说道:“大哥,你提出来建设的这座训练中心真得很有必要,士兵们多来这里训练几次,就相当于一个上过战场的老兵了。”
刘欣笑了起来,说道:“演习虽然对士兵们的战斗技巧有一定的提高,但和参加过实战的老兵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至少多次上过战场的人身上自然会流露出一种杀气,而那些没有经历过真正战争的人,平时训练得再好,也有可能到了战场上,一看到鲜血就会手足无措。”
张飞不服气地说道:“上战场有什么好怕的,我第一次上战场,见到血丝毫都没有心慌,下手可一点都不软。”
刘欣哈哈大笑,说道:“你那是常年杀猪练出来了。”
文聘在一旁听了,也有些不确定起来,说道:“这几个月来,战场上的各种情形,能想到的我都想到的。我为他们安排的演习场景有白天的,有夜间的,有袭营的,有平原作战,有谷地作战,有晴天,有雨天。不知道在主公看来,怎样才能将这些新兵们训练成百战之士?”
刘欣正色说道:“训练就是训练,永远都不能代替实战。不过,多训练总比不训练要好。我想起一句话,就做为训练场上的格言吧——校场多流汗,战场少流血!训练还要抓紧,演习也要继续搞下去。”
接下来,攻防演习的双方互换位置,又进行了一场演练。刘欣这次已经看得很平静了,场面虽然好看,比起实战来确实还是有很大差距。
等收兵的铜锣敲响,文聘问道:“主公,要不要再组织他们使用一次大型器械,请您看看训练的效果?”
刘欣抬头看了看天空,已近正午,摆了摆手说道:“不用,时候也不早了,士兵也该吃饭了吧,这样吧,今天中午我就不回去了,和他们一起吃饭,我也来尝尝你们军营里的伙食如何。”
徐晃在一旁说道:“仲业,吩咐下去,给大哥加两个菜。”
文聘刚刚要去安排,刘欣止住他们,说道:“不必,士兵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可没那么多讲究。”
于是,他们四个人便分别插进一个小队里搭起伙来。训练中心里有专门供参加演习的军队宿营的区域,得到命令,士兵们便忙碌起来,纷纷埋锅造饭,一时间炊烟四起。平时军队里的将校们都是吃的小灶,今天刘欣来了,而且是和普通士兵同锅吃饭,那些当官的也不敢摆谱,各自找个小队插了进去。
这些士兵每天都是自己做饭,手脚麻利,一会儿功夫就全弄好了。刘欣的面前放着一大盆饭,一大盆菜,都是用像脸盆一样大小的铜盆装着的,饭是稻米饭,菜是萝卜炖豆腐。
早有士兵将饭菜用陶碗盛好,恭恭敬敬地递到刘欣手里。刘欣捧起碗,笑着对士兵们说道:“大家不要拘束,这些饭菜就是你们的敌人,咱们一起将它们消灭掉。”
士兵们都笑了起来,这个主公看来还是很好相处的。士兵们早就饿了,听到刘欣发话,甩开膀子,狼吞虎咽起来。刘欣也学着他们的样子,风卷残云般地吃了起来。士兵们都吃得很快,吃完了还抢着去添饭,刘欣只吃了一碗,便放了下来,看着他们吃饭的样子,若有所思。
等大家都吃完了,两只大铜盆早已经干干净净,连盆底都没剩下一粒饭米。刘欣看了看大家,说道:“我问你们几句话,你们可要如实回答。”
士兵们听到这里,都一齐站了起来,紧张地说道:“请主公吩咐。”
刘欣摆摆手,说道:“都坐下来,都坐下来。我就是和你们拉拉家常,用不着这样拘束。我问你们,在军营里能不能吃饱?”
士兵们异口同声地说道:“能。”
刘欣点点头,又问道:“那吃的好不好呢?”
第110章当猪倌
士兵们又齐声答道:“好。”但声音比起刚才来,明显要小了一些。
刘欣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啊,没有对我说实话。其它时间我不知道,就看今天中午这顿饭,要说你们吃饱了,我信。但要说你们吃得好,我不信。”
有一个黑黑瘦瘦的士兵壮起胆子说道:“回主公,我们过去在家里也是饱一顿饥一顿,现在一天三餐都能吃饱,哪还敢有什么奢望。”
刘欣朝他鼓励地一笑,说道:“你这是说出了实话,说明内心还是想能够再吃得好一点,训练是件又苦又累的活儿,吃饱吃好才更有干劲嘛。我再问你们,如果今天中午的菜是一盆萝卜炖豆腐和一盆萝卜炖猪肉,你们先吃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