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节
作者:
我想吃肉 更新:2024-04-03 20:22 字数:4738
赵苏道:“那我没话说了。”
祝缨对赵振道:“我答应了,你给他们回信吧。这一趟奔波也够累的了,给你两天假。”
赵振的气色看着比走的时候好一些,见刺史们都过来了,知道幕府事忙,便说不必休息,明天就来应卯。
祝缨看他精神不错,有事做的事通常精神都不会太差,便也同意了。
次日一早,赵振按时到了幕府,听了这一天的事务安排,回到值班开始办公。
不意这一天的第一件公务就是一个惊天大雷,劈得他脑子嗡嗡作响——皇太子薨了。
第524章 又来
赵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了祝缨的房门外,路上遇到什么人、说过什么话全都忘了,飘着进了签押房。其形状之异常,令守在门外的护卫们不自觉地将手伸到了腰间。护卫中有两人是胡师姐的亲传弟子,脸皱成了一团,十分犹豫是不是要拿赵振这个脾气不错的人当自己的头一份功劳。
赵振被护卫一拦,清醒了一点,勉强笑笑,展示了手里的公文:“有事。”
小护卫也松了一口气:“稍等。”
一个进去通报,另一个好奇地看着赵振,赵振又扯出一个笑来,小护卫回了一个笑。里面传来两句对话,进去的小护卫出来:“先生,请。”
赵振吐出一口浊气,拿着公文入内。祝缨正在看巫仁早些时间送过来的账目,今年的收成不好不坏的,没有惊喜也不令人犯愁,然而与西番的对峙消耗不少,因此预算账目等与去年一样不好看。
祝缨知道,在这以后将会是经常发生的,扯过一张白纸,在上面记了个“囤田”。放下笔,赵振刚好进来。
一看赵振那张死人脸,祝缨就知道他要说的事可能不太好,看赵振勉强行礼,她也不点破:“坐下慢慢说。”
赵振不肯坐,揖了一揖:“老师,我坐立难安。您看这个,太子,薨了。”
祝缨也小小吸了一口气,太子死了,本该是一件坏事,然而考虑到死的那个人,好像又没有那么坏。也难怪赵振是这个表情了。
她说:“你怎么看?”
赵振苦涩地笑笑:“朝廷怕又要一阵动荡了,只盼不要害了前线将士才好。”祝缨一向是可靠而令人安心的,与祝缨共处一室说一件为难的事情,赵振开了口之后渐渐没有起初的那么慌了,他的思路也回来了,又补了几句话:“东宫固然……不尽如人意,可既然选了他,无论陛下还是大臣,必有补救之策。如今东宫薨逝,补救的事做了一半又要改弦更张,只怕越发混乱了。”
祝缨有些赞许地点头,赵振能说出这些,她是比较满意的。看赵振太过难过,她倒有心劝慰了两句:“你说的补救之策,纵然开始了,也没多长时间,乱子不至于太大。拟文吧,总要寄一寄哀思。”
这倒霉孩子的命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年纪轻轻就死了。安南对京城一向不太礼貌,祝缨也就下令三天不许唱歌跳舞,齐活。
赵振低声道:“不知接下来东宫之主会是谁了。”
祝缨道:“总要过些时日才能知道的。”
得这个太子的丧事办完了,让皇帝缓一缓,然后才会有人提议。眼下谈论这件事还是为时尚早。赵振也知道这个道理,发一声感慨无非想从祝缨这里听到只言片语的预测,他也好心安。然而祝缨就是祝缨,一句话没漏。赵振只得去拟文,让安南境内收敛一点。
这份公文的效果如何,赵振是不抱希望的。一则祝缨并没有对东宫有多少尊敬,她不在意的事,安南人就不会很用心去办。二则正赶上秋收结束,各族都在过丰收节,按照习俗,这几乎可以算是各簇的新年了,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千里之外没有任何印象的人就不庆祝丰收?
赵振此时心中一丝愤怒也没有,按部就班地拟文、发文,然后写了张记事的条子,第二天一早晨会的时候好一总讲一下这一天的工作。条子上的字迹未干,又来了一个客人——何月明。
何月明梳成个妇人发式,衣服都还是从家乡带过来的,其样式令赵振看着倍感亲切。非但安南,便是福禄县,其服色都受了各族的影响,很有些不同的情调。何月明的衣服、纹饰都还是原来的样式。赵振看了,心生感慨。
何月明却不管赵振是个什么样子,自打头一次见了赵振,就知道这位仁兄是个“不高兴”劝解是劝解不开的,她只管说自己的事,赵振做事还是有板有眼的。
她笑盈盈地道:“打扰啦,我来是有一件事想请您帮忙。”
赵振道将纸条吹了吹,收好,道:“什么事?请坐下说。”
何月明道:“我们博州学校,缺书籍。您是知道的,如今安南各处都缺这些,印坊、纸坊等处尽力了,也还是不够使。要说文具缺了些,我自己拿私房就给补了,可这书籍……”
书籍在哪儿都是个紧俏的东西,还贵,至今还有许多人是靠抄书来读的。祝缨虽设了纸坊、印坊等,产的跟不上用的。
赵振道:“我看各州都有印坊,如何不够用?”
何月明道:“要让差不多的孩子都有书读呀!又不是在北边儿,读不起就不读了,当牛做马的。”
安南这儿,好歹给小孩子一本读字课本,这个量一算,就非常的可怕了。
赵振恍惚了一下,道:“照你这么说,各处都缺。”
何月明道:“我也不要你扣了别人的给我,只要多印一点给我,可不可以?我出工钱!”
别人不说,要是敢抢别人的,祝重华能打上门来,赵苏也不好惹。祝青君虽然不在普安州主事,但是她的司马是个很会哭闹的人。
赵振只好说:“印坊已经在用功了。”
两人讨价还价了好一阵,何月明才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离开。赵振掐住自己太阳穴,疲惫地往后一倚。何月明是如此的乐观,整个幕府里,女人仿佛永远有活力,哪怕是最斯文如花姐,只是说话轻声细语,做事却从来不含糊国。他不明白,这些女人为什么能够这么的无忧无虑、无所顾忌。
他快愁死了,总觉得还会有大事要发生!
……
大事很快就来了。
自皇太子的讣闻传来之后,幕府确实安静了三天,三天一过,祝缨突然召集了所有人到议事厅来开会。
幕府的议事厅并不常用,祝缨最常与大家见面的地方是签押房、书房。议事厅是比较重大的时刻才会用的。
所有人都带着疑惑往议事厅赶,中途遇到熟人,也都忍不住打听。赵苏与苏喆互相讯问之后才发现,对方是不知道的。花姐本是最适合的询问对象,但她的嘴一向很严,又说“不知道”。
站到议事厅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直到祝缨到来。
祝缨坐在主座下往下看,此时的议事厅人头攒动,都是安南的杰人物。祝缨道:“人都齐了,咱们说点正事。东宫薨逝,都知道了吧?”
“是。”回答的声音有点儿不解,大家都三天没凑热闹了,还有什么?新太子?
祝缨道:“皇帝没有选个合适的人,必有后患。安南不比朝廷,更经不起动荡。有件事情我想了很久了,应该给大家一个说法。”
聪明人的心已经提了起来,祝缨接着说:“安南以后交到什么人手里,如何延续,应该有个章程。安南与中原风俗迥异,也不能全照着朝廷的律条来,应该有所变动。如今,是时候开诚布公,让大家心里有数了。”
呼吸声变大了!
许多人不免想到了还没回来的祝青君:难道不是她?那能是谁呢?
祝缨道:“律条繁琐,一时说不完,礼曹调几个抄写人,抄出几份,趁大家都在,看看有无需要删减的地方。至于安南选官之策,我已有定论了。”
安南选官,首先是“家得在安南”,其次是必须任过地方官,并且需要有政绩。不限出身,但是对年龄有限制,如果超过七十岁,就还是请退吧。这样的条件,同样适用于节度使。节度使不但要有功,还需要一半以上的官员认可。
安南的节度使,必须是先由安南内部决定了再报给朝廷,朝廷直接任命的,不算的。
同时祝缨也做了规定,对于休致的人,要“给体面”,这个体面不仅指俸禄,还指的是“善终”。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的让交接比较的和平。
众人听了,隐约觉得这不是一个“主君”,反而像是“执政”,细思一下,一时无人反对。
祝缨道:“那便如此了。”
赵振身无官职,有些话反而能够讲了:“老师,您属意何人呢?陛下立储,东宫也要配僚属,令其熟谙政务。您既然有这样的想法了,应该告诉我们您属意何人,让他得到锻炼。”
祝缨道:“大家都想知道,也都有所猜测,我也不瞒你们,就是青君。”
众人心头一块石头落地,同时又有些怅然。这其中,不乏苏喆这样觉得自己或许也有可能的,还有赵苏这样,知道自己可能性不大,但是确定不是自己之后觉得失落的。还有祝重华这样,觉得祝炼不错的。
祝缨将各人的反应看在了眼里,慢慢地说:“安南并不安全,需要有一个一旦有难能够镇慑各方的人。”
众人不由点头,祝青君的本领是其一,除了祝缨没人能调得到她是其二。换个人,无论谁——除了花姐——做了节度使,想要调动祝青君都是不可能的。虽然民政同样重要,但对于有西番当邻居的安南来说,节度使一定要会用兵。
理由充份,除了祝青君人不在,没别的毛病。
祝缨道:“我会向朝廷为她请封,以后,有她在,大家也可安心做事了。”
众人答应得参差不齐,终是都应了。再抬头时,脸上也都挂了些笑,路丹青倒为祝青君高兴:“她戎马辛劳,也是实至名归。”
赵振心道:这是因为东宫的事惊了心,才准备的吗?祝青君是会用兵,只是不知庶务上面如何?
其他人想得与他更有不同,除了祝青君,他们更想的是:既非世袭,则我的儿女日后是否?有人互相使眼色,有人想攒局,想私下将这个事给敲定下来。
祝缨知道他们事后必有串连,却也不禁,只管继续核定律条。祝缨的房外,从幕府开始,向外蔓延的是一股欢乐的气息——接下来几十年的主政事也确定了,房内,仍然是一片寂静。
…………
赵苏、苏喆等人聚到一处,到的都是安南有实权的人。他们没有邀请花姐等人,也没有邀请赵振。二江与周娓也没有与会,这让这件事隐隐有一点别样的味道。
大家神色间都有些淡然,祝炼有些焦虑地道:“那是不是要让她回来?前线危险。”
苏喆犹豫地说:“危险是一定的,可是除了她,现在前线谁能说准了一定能稳得住呢?听说,姥近来教导的孩子里有几个不错的,可惜都还小,人还没有马高,不行啊,没有能去替她的。”
赵苏道:“还是请姥多派些人去保护她吧。”
几人达成了共识,接着,又说起了庶务、下一任之类的话。祝炼道:“庶务,有我们,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如老师现在这般,只管大事不错,也就可以了。”
至于下一任,几人都不说话了。
赵苏清了清嗓子:“安南并不安全,需要有能为的执政……”
“爹!”
赵苏住了口:“谁?”
赵霁郁闷地说:“你说我是谁啊?你们怎么都不在幕府啊?”
赵苏起身拉开了门:“你什么事?”
“那个……刘相公您知道吧?他老人家殁了,那个……表……苏将军派人送信来,说,还有几个他家的后人已经到了北关,正在派人护送的路上。”
苏喆与林风都蹿了出来,两人一左一右,把赵苏一夹,又嫌他碍事,一人一只手,把他拨到了后面,两张脸对着赵霁:“你说什么?!!!哪个刘相公?!!!什么后人?!!!”
苏喆脑子比林风快,连珠炮似的发问:“消息准么?怎么没有邸报,倒是苏晟先知道了?所谓后人,又是哪几个?”
二人都是被祝缨放到刘松年相府过的,刘松年这丞相做得很潇洒,政事不大过问,因此有大把的时间来修理属官。祝缨天天忙,养在自己府里的孩子,她一天也抽出不出太多时间去相处。二人在刘府的时候,一天之中,白天有大半天能见着刘松年。
彼时林风最怕被他修理,此时急得眼泪也掉了下来。
赵霁道:“天下文宗,怎会有错?邸报是真没收到,可苏……将军的公文印信是没错的。”
两人又是一人一只手,将赵霁拨开,奋力跑回幕府!
他们要确认一下消息。
苏喆边跑边想:来的是谁?可要安排一下……
刘松年的儿孙也出仕了,官职也不算低,怎么就来到了安南,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是不是需要善后呢?不管有什么事,总要讲一下情的……
第525章 正规
苏喆与林风一路狂奔到了幕府,发现幕府里面也正在忙碌,赵霁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断断续续地说:“人、人还没到呢?”
苏喆拉住一个抱着一叠白色布料的小护卫问:“这是要干什么?”
小护卫很实在地说:“准备把这些彩饰遮一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