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作者:司徒隐      更新:2023-03-08 14:31      字数:3352
  这样寒冷的天气,自然有许多考生是受不了的。
  只是顾云浩此刻也并无心思去关注旁人,只开始誊写自己的卷子。
  晚上,隔壁的那位考生又是接连不断的打喷嚏和咳嗽。
  然而,顾云浩却是来不及同情他人,此刻他亦是担心自己会因此感染伤风。
  毕竟这考棚之间的隔板有没有直达棚顶,这些考舍之间也还是互相通着风的。
  若是自己原本无恙,却在这里被人传染了风寒,那可是有些冤了。
  顾云浩喝下一口枣酒,又拿出自己的手帕,系在口鼻之上,方才安心一些。
  看着紧挨隔板的那木板床,顾云浩想了想,还是挪动一番,也换了个方向睡觉。
  这一夜,在隔壁考生的咳嗽声之中,他囫囵的睡了个觉。
  次日,一睁开眼,顾云浩便心急的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而后又深呼吸两下,觉得没什么异样,这才放下心来。
  今天是第三天了,他所有的文章都已经修改好了,只需安心誊写便是。
  点燃了最后剩余的那一点木炭,暖了暖身子和手脚,顾云浩便开始誊写卷子。
  他向来写字很快,而今更是行云流水,不见丝毫迟疑。
  不过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便将全部文章誊写好了。
  小心的等着墨迹凝干,顾云浩收捡好所有的卷子,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考篮。
  待一切收拾妥当,时间也刚好到了午时。
  午饭是早已经冷了的粥和馒头。
  在隔壁考生的咳嗽喷嚏之中,顾云浩实在是吃不下这冷粥,便索性继续用帕子蒙着嘴鼻靠在考舍里休息。
  待到申时,息考鼓响起,士兵们开始收卷。
  顾云浩提着考篮,步出龙门,到先前约定好的地方去找巴九。
  “浩哥,你怎么这个打扮?”一看到顾云浩,巴九又是担忧又是诧异地道。
  闻言,顾云浩扯下那蒙着嘴鼻的帕子,问道:“巴九,可有带什么吃的,我要饿死了。”
  “有,嫂子让带了肉羹来呢,一直用手炉煨着,想必这会还是热的,在车上放着呢。”巴九笑着说道。
  “那行,咱们先回去,我坐在车上吃就是了。”
  顾云浩点点头,说了一句,便钻进了马车。
  第115章 第115章:名次
  首场考完, 在回家的路上,顾云浩让巴九驾着马车去了一趟医馆。
  经大夫确诊没有感染风寒,方才松了口气。
  毕竟这几天实在是太冷,伤风的士子亦是不在少数,考棚里环境太差,也是极为容易被传染的。
  回到家里之后, 顾云浩想了想,还是让赵妍帮他做了一个简易的口罩。
  后面还有两场呢,说不得还会遇到先前的情况,还是小心些为好。
  会试的第二场乃是二月十三开始。
  第二场的试题自然是要简单一些,分别是四书题跟五经题各一道,另外就是诏、判、表、诰及策问了。
  不仅题量少上许多,就是难度也并不大。
  因此, 第二场的考试, 考生们也会觉得轻松许多。
  顾云浩不敢大意, 仍是按着先前的办法,先做题,后誊卷。
  好在第二场的这三天,天气有些回暖,考场内患病的士子少了些, 加上他早早就准备了口罩,只要自己身体抗的住, 倒也不怕得患风寒。
  待到二月十五这天, 总算是平安的考完了第二场。
  其实待第二场开考之时, 第一场的试卷就已经在开始整理了。
  毕竟会试的规矩严,从试卷的糊名、弥封、誊录、对读一步一步的程序走下来,都是要花上不少功夫。
  今科会试参考的士子又多,足足有四千多人,阅卷的准备工作,自然是早早就要开始进行的。
  二月十九,会试的第三场考完之时。
  第一场、第二场的试卷早已誊录、对读完毕,随时可以开始进入阅卷程序。
  因而,待会试三场考完。
  外帘官便会在誊录第三场试卷的同时,将前两场卷子递入内帘。
  亦是在此时,内帘的阅卷官们将正式开始阅卷。
  今次会试,除了礼部右侍郎袁振这个主考官外,另有十八名同考官。
  其中每两名同考官同为房官,共同主持一房阅卷带,各房又另有五名阅卷官。
  内帘官送上来的试卷,则在主考官及十八名同考官的共同监督之下,进行抽签分配。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会试阅卷,亦是按着五经进了分房的。
  因着治《春秋》的人少,故而春秋一经士子的卷子只设一房阅卷,而其余的皆是设有两房。
  故此,其实对于春秋一房来说,抽签什么的,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只是这乃是科考阅卷的规矩,不得不遵从罢了。
  待试卷抽签分配之后,九房同步开始阅卷,贡院之内灯火通明,夜如白昼。
  这段时日,贡院下钥。
  不论是同考官还是阅卷官,亦或是外帘官及负责誊录、对读的官员,都是必须都得全部待在贡院。
  一般而言,是要直到会试放榜那日,方才可以离开。
  此次负责春秋一房阅卷的两位房官,一位乃是出自翰林院的苏启,一位则是礼部郎中庞宇。
  待到阅卷的第四日,他们春秋一房的阅卷工作差不多就要完成了。
  根据原先定下的规矩,待到第五日,他们每一房都必须向主考官呈上本房的举荐的试卷。
  基本来说,每一房呈交的荐卷,都是有一定数额的。
  这个数额的多寡,一般都是按着该科预备录取士子的人数来定。
  今次恩科原是要录取一甲进士三名,二甲进士八十名,外加三甲进士一百二十名。
  因而,他们这一次的会试,是要录取二百零三位贡士。
  按着这个数字,主考官袁振在阅卷之前,便已告知各房房官。
  每一房的荐卷不得超过三十份。
  只是他们春秋一房情况特殊,再另外多有十个名额,最多能呈荐四十份试卷。
  即便这样安排,九房一共要呈荐的试卷,亦是有二百八十份之多。
  这对于主考官来说,三天之内便要看完这么多卷子,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而在各房呈荐试卷之前,基本上都是要再进行一次排序,将本房举荐的试卷从第一名到最末一名进行排好。
  毕竟这样每房只需排本房的三十份荐卷,工作量也并不大,还能为主考官阅卷时做参考之用。
  此时,春秋一房的阅卷们已经阅卷完毕,四十份荐卷基本已定。
  苏启跟庞宇两位房官开始商议着四十份卷子的排序,而其余的五名阅卷官则忙着复核查卷,此外还要抽查未取中的“落卷”。
  因着春秋一经仅他们一房阅卷,所以他们本房的排序,便等于是阅卷时最后的次序了。
  这个排序说不得会直接影响主考官袁振的心思,故而,苏启跟庞宇两人对此都极为谨慎。
  两人将四十份卷子又在看了一遍,基本将本房的名次拟定好了,却又在第一名跟第二名的排序上,开始踌躇起来。
  “庞大人,这两份试卷都是不错,这一篇用词典雅质朴,行文老辣,特别是这破题,可谓是极秒。如此文章,实在难得。”苏启仍不住称赞道。
  “不错,确实是难得的佳文。”
  庞宇亦是点了点头,又拿起另一份卷子,叹道:“此子文章颇具雄健之风,又字句精炼,言之有物,亦是可为一房之首,乃是经魁之选。”
  很显然,两人都颇为欣赏这两份试卷,一时间竟然难以取舍排名。
  这时,庞宇却突然想起一事,笑道:“苏学士,且听在下一言。”
  “庞大人请讲。”
  “既然这两份试卷,皆乃是上佳之作,不如咱们且再细看看这两名士子的策论?”
  庞宇笑着建议道:“在下于袁侍郎手下办差多年,亦是知晓他的行事之风,今次首场之时,出四书五经之外,另多出一道策论,如此行事必然有其缘由。”
  “以在下看来,或许这里面有陛下的意思?”
  说到这里,庞宇细细思索,越发笃定了。
  他在礼部为官多年,从未见过袁振这般一改先例的行事。
  加上今次会试乃是元化帝即位后的第一次春闱,自然会更受到新帝的关注。
  “若是那道策论乃是圣上之意,那么咱们做臣子的,亦当为圣上选出合意之才。”
  言罢,庞宇便将自己手上的那一份试卷递给了苏启,笑着继续说道:“苏学士请看,这个考生这一题策论做的极好,可谓是字字铿锵,句句有力,以在下所见,不仅可堪经魁,便是会元,也不在话下。”
  苏启细细对比两份试卷的策论,亦是觉得庞宇所说的那一份要强上不少。
  只是现下取士,亦是主要看四书五经,苏启还是有些徘徊。
  “要不咱们将两份卷子,都荐上去,待袁侍郎自行决断?”苏启犹豫地道。
  闻言,庞宇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是两份试卷罢了,若是咱们连名次都拿不出来,岂不是让人看低了咱们这一房的官员?如此不好。”
  “再则来说,只有咱们定出了名次,这房首经魁之人,袁大人自然是要更重视一些,能得主考看重,方才有望得取会元。”
  听了庞宇的话,苏启也是点了点头:“是我一时糊涂,多亏庞大人提醒。”
  见苏启也赞同自己的观点,庞宇便也不再遮掩,直言道:“若那道策论果真是陛下的意思,以在下料想,袁侍郎阅卷之时亦会颇为看重,因而咱们春秋一房说不定今次能出一位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