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回城之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106节
作者:
骊偃 更新:2024-02-18 15:30 字数:4057
晚上,宋梅香用土灶炖了早上用剩的鱼头、鱼骨和一只风鸡, 贴了玉米面饼子,熬了红薯小米粥,做了蒜蓉虾、青椒腊肉,拌了海带丝、醋泡花生, 蒸了盘红白萝卜丝 。
餐厅的地暖没烧,一家人在正房的客厅吃的。
颜东铮开了瓶飞天茅台, 给周教授、颜明知、沐卉、王大海、宋梅香各倒了一杯。
竟革也想喝, 宋梅香起身给一帮小家伙热了瓶橘子汁罐头。
鱼头、鱼骨、风鸡炖酸菜,坐在小炭炉上, 咕噜咕噜冒着热气, 屋外飘着雪,屋里温暖如春, 大家都脱了外套,摘了帽子围巾,一身轻松地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好不热闹。
秧宝吃饱喝足,去看爸爸帮她修复的宫灯,灯上原来发黄泛着霉点,缺了颜料的绢纱已经换下,料子时间长了,不经用,为免破坏掉,颜东铮修复后保存起来,现在上面装的是颜东铮用棉纸画的年画娃娃,特别可爱。
懿洋过来看了看,宫灯要用,得点蜡烛。蜡烛要经常换,也不安全:“哥哥帮你在里面装一个灯泡怎么样?”
秧宝摇头:“那就没有原来的意境了。”
懿洋莞尔:“你还知道什么是意境啊?”
“我懂的可多了!”秧宝一脸骄傲。
懿洋轻笑:“要不要出门走走,消消食?”
秧宝跑到窗前,三两下爬上罗汉榻,隔着玻璃朝外面看去,廊下挂着大红的灯笼,透过灯光,能看到院子里纷扬而下的大雪,院里的地面都白了:“大哥,雪好大呀,外面还有人玩吗?”
懿洋指指窗外:“你听。”
远远的胡同里,时有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笑传来。
秧宝跳下榻,抓起棉袄往身上套:“我要打我的莲花灯。”
“好。”懿洋三两下穿戴好,帮她扣上钮子,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牵着她往外走。
秧宝扭头朝方桌上还在吃的两人叫道:“子瑜哥哥、小哥去不去?”
子瑜还要做试卷。竟革偷喝妈妈的酒,一口下去,脸红头晕大舌头,沐卉哪敢让他出门放炮:“你俩去吧。”
秧宝的灯笼在东厢客厅的桌上,懿洋点上蜡烛,递给她,牵着手,兄妹俩出了家门。
小胡同的路上亮着一个个红灯笼,各式各样,跟秧宝同款的也有,似一条浅浅的星河,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有相熟的小朋友几个一起在路边堆起了雪人。
秧宝把手里的灯笼递给懿洋,弯腰半蹲在地上,吭吭哧哧拢了把雪团啊团,团成了一个小小的球。
懿洋看得好笑:“你要堆什么?”
“我要堆一个小小的雪人。”
懿洋把灯笼往地上一放,去下水沟边抱了一个大大的雪球放在路边,招呼她道:“拿着灯笼过来。”
说罢,戴着手套的手那么抠抠挖挖,没一会儿弄了个小雪人出来。
秧宝一看,自告奋勇道:“我回去拿红纸和红萝卜。”
长长一条红纸拿来,给它往脖子上一系,就是一条围巾,红萝卜一分为二,长的一截做鼻子,短的一片做嘴,好了,就这样吧。
张大爷家的孙子小豆子跑过来一看,乐道:“你们堆的雪人真丑!”
秧宝看看,是丑了点:“这叫丑萌,越丑越可爱。”
小豆子愣了愣,第一次听人说“丑萌”这个词,一时竟忘了反驳。
秧宝偏头朝他家门前看了看,一二三……五个雪人,路都给挡住了:“哪个是你堆的?”
隔壁是个三进的院子,住了六七家,进进出出的,每天看到的都是生面孔。
“那个最胖的,就是我堆的,威武吧?”
呃,比他们堆的还丑好吧。
年节下,秧宝不好打击小朋友的好兴致,很是敷衍地点了下头。扭头拉住懿洋的手,“大哥,咱们去大街上看看吧。”
“好。”
棉花胡同东邻福华街,西挨兴南街。
福华街上有粮店、副食品店、土产门市和医院,兴南街和棉花路交汇处则有一个红旗小学,一个小卖铺,紧挨着不远是警局、阳光幼儿园,再往北还有一所中学。
秧宝指的就是兴南街,因为有学校和小卖铺,晚上很多小朋友喜欢在这条街上玩。
懿洋拍拍她头上身上的雪,牵着她慢慢走,小豆子穿着双大一号的鞋,拖拉拖拉地跟在两人身后。
“诶,”他碰碰秧宝手里的灯笼,“你咋还没去幼儿园上学啊?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玩。”
秧宝把灯笼挑高点,不让他碰:“我不上幼儿园,过了元宵节,我和小哥要去北大附小上二年级。”
“你上二年级?”小豆子哈哈笑道,“你才多大啊,人家会收你。”
秧宝鼓了鼓脸,不想搭理他。
“诶,”小豆子又戳戳秧宝的背,“你家亲戚是不是当大官的,我看他们几次过来都开着吉普。你坐过吗?是不是跑的老快?特威风?”
“开车的是张栋叔叔,张叔叔是司机,不当官。”
“哦,给人家开车的啊。那你坐过吗?”
秧宝摇摇头,她没坐过张栋的车。
小豆子一听好不失望,他还想听听坐吉普是什么感觉呢。
说话间,三人到了兴南街。
街道好宽,路两旁栽种着国槐,淡淡的路灯下几乎看不到往来的车辆。
很多小朋友在街上打闹、玩耍、放炮、点喷花,比谁手里的灯笼好看。
没出来之前,秧宝觉得自己的莲花灯最好看,出来一看,真是民间出手艺人啊!很多小朋友手里的灯笼都是家里长辈帮忙扎的,一个比一个好看。
莲花灯一层又一层,真就跟盛开的莲花一样。走马灯,有唐僧师徒,有桃园三结义,有水浒一百零八汉(这个真就好牛),还有装了灯泡的龙灯,四五个小朋友举着在街上摆尾而行,龙嘴里是一只大灯泡,身子里装着一个个小灯泡,黄纸糊身,红纸剪鳞,真的好好看。
还有人趁机做了糖葫芦、烤了红薯、花生来卖。
天太冷,懿洋带着秧宝转了圈,就回来了。
周教授喝得有点醉,拿着懿洋子瑜的试卷手舞足蹈地跟颜明知说着什么,很是兴奋。竟革已经呼呼睡着了,子瑜洗漱去了。
沐卉拿着扫帚疙瘩在廊下给懿洋秧宝扫了扫身上的雪,摸摸秧宝冰凉的小脸:“好玩吗?”
“嗯嗯,”秧宝点点头,把莲花灯递给爸爸,比划道,“有人举着龙灯跑,那龙尾长长的好好看哦。”
颜东铮笑问:“想要?”
“爸爸会做吗?”
颜东铮有看到子瑜买回来的各色纸张:“爸爸明天给你做一个小号的。”
秧宝欢呼一声,抱住颜东铮的腿乐道:“爸爸是天底下最最好的爸爸!”
洗漱后,秧宝没急着上床睡,穿着棉质的小兔子睡衣,趿着棉拖,拿了蜡烛让爸爸给她把两只宫灯点上,她要拉灭灯泡放在卧室里用。
颜东铮找来火柴给她点上,一个放在窗下贵妃榻旁边的地上,一个放在床尾。
“好了,快上床睡吧。”
“我还不困哦,”秧宝抱出买的绒花和陶瓷娃娃给他看,小三轮车放在前院了,“爸爸,我挑的,你看这花美吧,明天我要扎四个小辫,这一对小杜鹃夹在上面,这一对石榴花夹在下面的小辫上。”
颜东铮接过来打量下,不得不说做的很是精美:“明天爸妈带你们去陈叔叔家做客,扎一对小辫吧,就戴这对石榴花。”出门要戴帽子,头顶上戴花要压扁的。
“哦。”秧宝应了声,给他看自己的陶瓷娃娃,一家9口,“这是爷爷,你、妈妈……宋阿姨。”
“缺了一个,”颜东铮笑道,“再过十来天,你俊彦哥哥该来咱家住了。”
“哦,我忘了。”秧宝不好意思地抓抓脸,“改天我再买一个添上。”
沐卉拿着两个毽子从前院回来,丢给秧宝一个,拿着另一个当场踢了几下,还别说,挺有意思的。
秧宝把毽子放在拖鞋上,使劲一踢,毽子连带着她的小棉拖一起飞了。
颜东铮忙抬手接住毽子和斜飞出去的拖鞋,差一点鞋就砸在秧宝放在高几上的一个民国花瓶上了。
“别玩了,明天再踢。”
沐卉收起毽子点点头,翻看着手中包着方孔钱布料上的针角道:“梅香的针线活真好,我缝了几个都不行,她接过去没一会儿就做了俩,你看这针角,又细又密。对了,她说平常光做饭洗衣打扫,一个月拿18块钱,她亏心的慌,想把一家人的针线活也接过去。她会纳鞋底、绣花,说想给一家人做几双春夏穿的布鞋。”
“可以。”相比皮鞋,买的解放鞋、白球鞋,颜东铮更喜欢穿布鞋,“家里不是有张缝纫机票吗,改天买台缝纫机回来给她用。”
沐卉应了声,抱起秧宝上床道:“我们睡了,你出去关下门。”
秧宝挣扎道:“妈妈,我还不想睡。”
“那你跟爸爸玩去吧。”沐卉每天早早地哄睡秧宝都会坐在贵妃榻上盘腿坐会儿,修练她的精神力。
秧宝立马朝爸爸张开双手,并扭头对妈妈道:“我今晚跟爸爸睡。”
“行。”
说要玩的秧宝,其实一到爸爸的床上,没翻两个跟头,就四肢一摊,打起了小呼噜。
颜东铮好笑地帮她调整好睡姿,盖上被子,披上大衣出门去给几间屋子加煤。
刚步下台阶,就见王大海提着半粪篓煤块,拎着铁揿穿过垂花门过来了。
颜东铮过去帮忙打开操作口:“这几天不用起那么早,几个小的还没开始上学,七点多再起也不迟。”
王大海笑道:“习惯了。”
翌日一早,王大海夫妻还是照常起床。
清扫完前院的雪,没急着把雪往外挑,王大海脱掉打着补丁的军大衣,先打了套拳。
竟革昨晚睡的早,天刚蒙蒙亮就醒了,听到前院的动静,穿上衣服,拿着帽子就冲出了门,一看王大海那动作,双眼一亮:“王伯伯,你会武?”
王大海一套打完,收回手脚,笑道:“这可不是什么武功,是我们部队战士训练用的拳脚,要学吗?”
“要要要……”竟革点头如捣蒜。
“那行,来,先跟着我活动一下身子……”
竟革学习也许不行,学这个那脑袋瓜子真是好使,没一会儿就记住了所有动作,且身手灵活多变。
一早上结束,都能在王大海手下走一招半式了,把个王大海欢喜的,直跟颜东铮道:“是个当兵的好苗子!以后寒暑假你跟苏老说说,让他去军区大院跟着张栋参加训练吧。”
“先让他跟着你训练,若是能坚持到暑假就把他送去。”
昨天中午,苏老打电话,说元宵节当天在大院办认亲宴,他那边请了很多亲朋,让一家人早点过去,他带着认认人。
亲都要认了,颜东铮也就不怕给苏家添麻烦了,竟革真要有意往部队发展,还真得苏家帮忙在上面看护一二,实在是这小子桀骜难驯,进了部队,怕也不少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