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 第219节
作者:天谢      更新:2023-03-08 12:33      字数:5068
  卫贵妃道:“怕什么!古往今来这种事多了,只要小心隐秘,你给本宫把口风闭紧,要不了你的命。”
  阮红蕉谢过恩,心里盘算着要不要把两人私会之事告知苏大人。
  -
  苏晏大醉一场,在昏沉沉的头痛中醒来时,窗外天色已经黑透。
  被子透着荆红追的气味,像夏日刚刈割过的草叶,他忍不住深吸一口,又将被子猛地踢开。
  趿着鞋下了床,他连外衣都没穿,晕乎乎走到门边,边开门边唤:“小北!小京!”
  刚巧苏小京捧着一个装满热水的铜脸盆走过来,见状道:“大人醒啦。正好洗把脸,赶紧吃饭,饿一天了都。”
  苏晏酒醉方醒,半点胃口也无,左右看看,问:“那两人呢?”
  小京忍笑,反问:“哪两人?”
  苏晏瞪他:“逗我玩儿呢?别以为我喝醉了就什么都忘光。人呢?”
  谁知小京跟突然抽了风似的,非跟他转车轱辘话:“什么人?”
  苏晏气得将脸上的湿棉巾丢回盆里:“还能有谁,沈柒和豫王啊!”
  小京拍手笑:“哈哈,沈大人赢了!”
  苏晏怔住:“什么赢了?”
  小京说:“他俩之前对赌,苏大人醒了先提起谁的名字呢。”他没好意思说,这事自己也参了一份子,两头吃红包。
  苏晏:“……”
  苏晏:“无不无聊!啊?有病吧这两个,比我这喝醉酒的还神经!让他们都滚蛋!”
  结果两个闻声赶来的无聊男子非但没有滚蛋,还强摁着苏大人吃了一碗养胃的小米粥。
  晚饭后,苏大人瘫在圈椅上,揉着额角说:“赌注是什么,我没收了。”
  沈柒朝豫王伸手。豫王没理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房契,直接递给苏晏。原来是他之前为了避免真空教的暗算,就近保护苏晏,所买下的邻居家的院子。
  苏晏不知他们赌得这么大,忙道:“我开玩笑的。你们也别闹了,该谁的还是谁的。”
  豫王哂笑着将房契塞进他怀里:“拿着。回头等这事过去,把两个院子打通了,扩一扩宅邸。全京城就没有哪个四品官像你住得这么逼仄。你若是不扩宅,让那些官阶比你低、宅院比你大的官员们如何自处?”
  苏晏也知道在官场上鹤立鸡群不是什么好事,知道的人说他为官清廉,不知道还诽谤他沽名钓誉呢。
  他有些难为情地说道:“那就当下官赊的,以后按市价分期付款还给王爷。”
  豫王笑而摇头:“愿赌服输。清河想败坏本王的赌品,门都没有。”
  沈柒也道:“这是他输给我的,跟他没关系了,你要借也是向我借。”
  苏晏失笑:“我竟不知,原来七郎是个这么赖皮的人。得了,我一边付一半,这样总可以吧?”
  只要能把豫王这个不请自来的邻居从苏府边上撵走,别整天近水楼台地惦记着他的人,再赖皮的行径沈柒也干得出来。
  至于豫王有没有顺水推舟赚人情、刷好感的意思,这一套也得清河肯吃才行得通。豫王过往的斑斑劣迹摆在那里,沈柒相信就算如今苏晏与对方的关系有所缓和,心底也不可能毫无芥蒂。
  窗外梆子敲了四更,苏晏起身道:“我该参朝了。”
  豫王道:“本王今日也要去早朝。”
  沈柒觉得卫家必然还有后手,也想同去。苏晏却笑道:“放心,你在家好好养伤。省得皇爷见你才养半个月就到处跑,还以为之前的重伤是弄虚作假呢,万一削了你的功劳怎么办?”
  沈柒不在乎功劳。但苏晏最后还是以“留你做后方援军”为由说服了他。
  豫王先行一步,回府更换朝服。苏晏走到客厅门口又折回来,朝沈柒一伸手:“剑给我。”
  沈柒挑了挑眉,解下腰间绣春刀递给他。
  “装什么傻。说的是阿追的剑,不是你的刀。”苏晏说。
  给你留着睹物思人?沈柒老大不高兴,但苏晏坚持索要,他只好取出藏起来的那柄长剑,酸溜溜地说:“你又不会使剑,拿回去作甚,搂着睡觉不成?”
  苏晏沉着脸,敲了敲剑鞘:“好歹也是我花三百金买的,拿来当家庭储备,哪天银子不够花销,就把它倒手卖了。”
  沈柒脸上泛了晴:“我认识不少牙人,这便拿去做个录注,若有合适的买家问起,就让他们联系你?”
  “……我说的是‘哪天’!”苏晏把剑往怀中一抱,冷着脸走了,也不知生的是谁的气。
  他回到自己的卧房,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子,打开箱盖将长剑“誓约”放了进去。盯着箱盖发了一会儿呆,他打起精神,拍了拍自己的脸: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而且眼下还有那么多的正事、紧要事,私人感情必须暂时先放一边。
  苏晏把储物箱推回原位,换好上朝的官服,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房间。
  -
  今日的奉天门早朝,气氛似乎格外严肃,就连平常最多嘴的那几个官员也不咬耳朵了,几乎半朝注目的焦点,都在把弹劾搞成了连场戏的大理寺少卿苏晏身上。
  苏晏仍是一身御史袍服,手捧笏板,神态自若地站在都察院的队列中,等待着朝会开始。
  他对周围的各种目光视而不见,自然也包括从卫演、卫阙处投来的愤恨与怨毒的眼神。
  今日阁老们来得齐整,连首辅李乘风都抱病上朝,被皇帝赐了座,时不时以手巾掩嘴咳嗽几声。
  苏晏知道,在场的众多朝臣,还有那些品阶不足以上朝的为数更多的官员们,不仅仅是这场戏的看客,同时也是某个人或某方势力的同盟者、背叛者,是某种贪欲或某个理想的逐利者、持道者,随时都会亲自下场,也会暗中角力。
  灯光照射中的他看似站在戏台的正中央,但整个官场体系与盘根错节的官员们,以及左右了国家意志的皇帝,才是这场戏的主体。
  景隆帝升御座,百官行过三跪九叩的大礼,朝会便开始了。
  按说该由内阁辅臣与六部重臣先行奏事,但今日从君到臣都心知肚明,苏晏与卫家的这场弹劾战还要持续下去。故而一开始,就有人向皇帝奏请,要求控制每位官员发言的时间。
  “朝会政务繁博,千头万绪都需要商议与定夺,若任由某位或某几位官员口若悬河,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声音,那么其他事务要拖到几时才能解决?再说,谁还不会长篇大论?人人都学此风气,今后朝会成什么样?”
  这话颇有道理,众臣纷纷附和。提议者又是言官里的给事中,维持朝会秩序在他职责范围之内,皇帝听了也只能颔首称善,要求今后众臣启事、奏答都要言简意赅。
  “针对你呢,苏大人。”身边一名御史小声地提醒苏晏。
  苏晏笑了笑,没说话。
  另一名御史也凑过来道:“无妨,苏大人尽管说,今早我吃了足足四个大馒头才来的,能顶好些时辰。”
  苏晏望着他几乎束不住的肚皮,有些不好意思地眨了眨眼:“放心,今日朝会不会太久。”
  话音方落,便见长宁伯卫阙抢先出列,对御座拱手:“陛下圣明,此谕令扼制了某些人冗词赘句,故意拖延时间。臣昨日就深受其害,该说的话一句来没来得及说,就散朝了。今日可容臣先禀,以示陛下的公平公正。”
  景隆帝见苏晏并无强烈反应,便道:“准。”
  苏晏听了开头几句,这卫阙果然还是继续弹劾他容留钦犯、蓄养死士,勾结邪教、伪绩邀功。并称昨日顺天府衙附近,该名余孽与其他匪徒内斗,最后在锦衣卫的围剿中逃之夭夭,此事有不少衙役与百姓都亲眼见到。
  苏晏反问:“衙役与百姓们亲眼见到的,只是官兵围剿匪徒,至于谁是谁,他们如何分辨?再说,哪方是敌,哪方是友,带队的锦衣卫首领最为清楚,伯爷如此言之凿凿,莫非是有沈同知的证词为依据?”
  朝中谁人不知苏晏与沈柒二人交好,别说是找沈柒作证,卫阙连北镇抚司的大门都不敢迈进去,去哪里拿这份证词?
  因为荆红追的逃脱,利用他入魔血洗市井给苏晏定罪的原计划不得已流产,卫家连夜修改了弹劾的内容,证据确凿的程度降低了不少,才陷入了这般不尴不尬的困境。
  “苏御史收容钦犯,总是不争的事实。”卫阙死死抓着荆红追的身份说事。
  既然人已经跑了,苏晏也调整应对策略,不必在此刻为荆红追洗白,以免陷入对方的节奏,只说自己认识与聘用荆红追时,并不知其真实身份——这也是实话。
  而这一年来,也未见荆红追有任何劣迹,反而为官府办案出了不少力。至于对方是忠是奸,也得把人抓捕归案了才能判断定夺,如何在不明内情的情况下,就把污水往他苏清河头上泼?这是要栽赃陷害?
  “那名隐剑门余孽既是你的心腹侍卫,要说你对他的身份一无所知,谁信?”咸安侯卫演忍不住叱责,“当着陛下的面强词狡辩,苏晏,你这可是欺君之罪!”
  苏晏下意识地望了一眼御座上的景隆帝。之前明明有机会将荆红追的身份据实相告,他却出于种种考量对皇爷隐瞒,对此他的确有些心虚。
  景隆帝神色恬淡,果然如他所言,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晏这才微松口气,又转而望向站在宗亲队列中的豫王——因为留在京城的成年皇室宗亲仅豫王一人,所以他的位置就在那一帮子公侯国戚的前方,日常袖手旁观,像个不管事的名誉长老。
  此刻名誉长老被“无辜”拖下了水。苏晏朝他拱手道:“豫王殿下,咸安侯影射您同样犯了欺君之罪,对此您有什么要说的?”
  “本王?欺君?”豫王哂笑着指了指自己,又把目光投向卫演,“咸安侯是这个意思?”
  卫演大怒:“苏十二,你是读书人还是市井流氓!这样打着老夫的旗号胡乱攀咬,分明是愚弄陛下,愚弄满朝文武!”
  苏晏正色道:“我说错什么了?明明是侯爷自己说的,收了不明身份的通缉犯做侍卫,就是勾结贼匪,是欺君瞒上。这不就是影射豫王殿下收隐剑门余孽浮音做王府侍卫,同样犯了这些罪行?”
  卫演愣住了。他根本没想到豫王那一茬,期期艾艾道:“那不一样,王爷……王爷不知对方身份……”
  “凭什么王爷不知的,我就知道?意思是我苏清河比豫王殿下聪明有眼力,还是豫王殿下比我愚笨识人不明?”苏晏追问。
  卫演:“……”这两个选项的意思一样吧?豫王是什么人,皇爷的胞弟,一等一的混世魔王,这是硬要给我拉仇恨啊!
  苏晏继续咄咄逼人:“我说卫侯爷,做人不带这么双重标准的。除非你今日把我和豫王殿下都弹劾了,下官便真信你是一心为公;否则你就是罗织罪名、蓄意陷害,是对我揭发卫家恶行的打击报复!”
  豫王十分配合地朝卫演冷笑:“咸安侯若是觉得本王有何过失,大大方方地上疏弹劾便是,何必如此指桑骂槐?”
  卫演忙朝他拱手:“老夫绝无此意,殿下明鉴!”
  苏晏又道:“下官听闻卫家两侯府门客如云,有一部分是从庆州投奔来的。庆州早年沦陷,如今正在鞑靼的占领之下,侯爷就能保证贵府门客里没有一个鞑靼的奸细?下官可是听闻,有奸细混进了侯府门客里。要不这样,侯爷提交一份庆州籍的门客名单,让大理寺逐一调查核实,一来验证侯爷所言,二来也为了侯爷自身的安全。侯爷你看如何?”
  言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他身为御史提出这个要求,也不算很离谱。
  卫演脸色微变。他府中的确有不少从庆州来的幕僚,鹤先生就是最得他看重的一个。苏晏这般一针见血,莫非是发现了什么?
  “侯爷这表情,是信不过大理寺呀!”苏晏朝主官大理寺卿关畔拱手,“大理寺在关大人治下,法令严明,屡破要案,难道侯爷对此另有看法?”
  关畔独善其身,最怕牵扯进这些朝堂争斗里,此刻眼观鼻鼻观心,只做个木偶泥塑。
  苏晏本就没指望他配合,转而又向刑部尚书王提芮道:“侯爷许是更信任刑部。尚书大人意下如何?”
  王提芮虽不吃他浑水摸鱼这一套,但出于公义,仍表态道:“一切看陛下的意思,刑部责无旁贷。”
  往常大案三司会审,都察院亦有权参与判决。主官左、右都御史也是厉害的嘴炮,只是之前被贾公济压了风头。如今贾公济被免职,这两位的存在感就凸显了出来,一个跃跃欲试地想要加入战斗,另一个受了卫家的好处,竭力转圜。
  于是御史们更加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有心纠察与整肃官纪的右都御史为首——苏大人的新朋友,参加过公审大会的御史楚丘便是其得力干将。
  一派以与卫家暗中交好的左都御史为首。虽说附和他的言官人数不及前者多,但左都御史比右都御史官职略高,还是能官大一级压死人。
  于是言官们开始内战,建言的建言,驳斥的驳斥,又一次在朝堂上吵翻了天,把好端端的朝会秩序又给搅乱了。锦衣卫们不得不以金瓜的长柄敲击地面,才将声浪压下来。
  苏晏偷偷朝景隆帝摊了摊手,表示不关他的事,是他们自己吵起来的。
  景隆帝警告似的看了他一眼,目光中却藏了丝笑意。他清咳一声,场中当即安静下来。
  “苏晏与豫王误招了通缉犯做侍卫,不知者无罪。咸安侯与奉安侯身为国之重臣,无确凿证据也不宜搜查侯府。此事两边都不必再提。”
  皇帝发了话,看似两边不偏不倚,但苏晏心里清楚得很——这杆称明显是偏到他这边的,毕竟他与荆红追相处一年,卫家有心收集下,定能找到不少证据;而他对卫家门客中藏有奸细的指控,与其说是“风闻”,不如说只是猜测。
  猜测七杀营与真空教的重要人物,就藏身在那些门客里,但他目前还没有拿到实证。
  等于皇帝拿他的一个“风闻奏事”,换了卫家对他的一个实质性指控。同时还顺他的口风把豫王拉下水,给他保驾护航。
  苏晏心里又感动又感激,朝皇帝行礼道:“臣遵旨。”
  卫演和卫阙还能怎样呢,也只能跟着“臣遵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