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74节
作者:
顾四木 更新:2023-12-25 16:41 字数:3139
**
再见到媚娘时,姜沃只觉得心静。
人道心为心境。
大概心也如这天地之间的环境一般,有风云有雨露有生灵万物,如同日升月落一般时刻不歇的流转着。
而重新见到媚娘这一刻,姜沃只觉得‘心之境’中——风云止,日月明,万物安。
“回来了?”
“我回来了。”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出这句话。
就像是之前在掖庭的很多年,姜沃从太史局当值后回去,无甚差别。
说过这句话,姜沃才走上前。
在她整袖之时,媚娘就已经从御案之后走出,直接握住她正在整袖的手:“无外人,行什么礼。”
姜沃笑道:“我是要取尚方剑,归于天后。”
媚娘这才放开她的手,见姜沃重新整过官袍宽袖,郑重双手奉上尚方剑:“臣幸不辱命。”
媚娘伸手牢牢握住了剑鞘中段。
而剑柄之端镶嵌的鸽血红宝,在窗外夏日骄阳之下,于媚娘眼中映出一片耀眼至触目的红。
**
两人一同往紫宸宫后殿走去,回廊之上,媚娘才道:“陛下苦夏,我便劝陛下在后殿不必移驾。”
正好她也可先单独见姜沃一面。
而姜沃则似随口说了一句:“马嵬驿中,我还见到了太子妃之父。”
虽还未行大婚典仪,但圣旨已下,裴将军就是妥妥的太子岳父。皇帝连爵位都给亲家赏过了,恩封了从二品县公。
媚娘目光在她面容上一停,便颔首:“我知道了。”
若只是金吾卫正常的护卫公务,姜沃自不会拿出来单独提一提,想来是这位裴将军还说了些什么。
此时不便,等姜沃面圣过后,两人再单独谈谈吧。
*
姜沃面见皇帝,也很快就告退了——
一来,她一路所行之事,皆飞表奏事传于京中;二来,每逢夏日,皇帝就神色恹恹,难有精力,姜沃也就长话短说。
之后便道:“陛下先安养,若有所问,随时再召见臣就是了。”
皇帝倚在榻上,又畏热又却不敢用冰的,看起来确实像是一只可怜又烦躁的生病的猫,闻言也就颔首:“好。”
又嘱咐了一句:“虽说长安是姜卿故土,但你在外三年,骤然回京只怕也要有些时日水土不服。”
“姜卿也多保重,朕与你几日休沐。你先好生歇歇。若有不适,便召尚药局的大夫过去。”
姜沃谢过皇帝关怀,又提了一句道:“英国公的周年祭礼,三年祭礼,臣都不在京中甚为抱憾。如今既归,臣今日想去凌烟阁拜一拜英国公。”
皇帝闻言叹息垂眸:“去吧。”
媚娘也随之道:“既如此,我与你一并去一趟。说来,我亦许久无暇至凌烟阁了。”
*
媚娘与姜沃走在第一条大唐第一条水泥混凝土路上。
身后远远跟着数位宫人。
她们能畅谈之地,并非是紫宸宫,而正是这一览无余的官道之上。
两人挽臂而行,姜沃就将裴居道之言,尽数说与媚娘。
说完后,两人甚至还相视一笑:“我知朝中与裴将军想法差不多的官员,有不少,但直接来我跟前做说客的,这还是头一位。”
是的,哪怕还没有回朝堂,姜沃也心知肚明:裴将军的想法,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普遍想法。
说来裴将军这回行事,除了把自己看的‘重量’太大,想做和事佬有些让姜沃无语外,他的思路,放在此时倒是很正常。
毕竟在所有人眼里——
天后摄政掌权,是现在式。
太子,才代表着未来式!
人类自诩比丛林中野兽高级的地方,就是会‘计划’,会想到‘将来如何’,而不是今天吃饱了,就不再想明天会饿肚子的事儿。
作为‘高等动物’,人的思维,不但会考虑自己的晚年,还会考虑子孙后代。
太子,终究是储君。
自古以来,垂帘听政的太后也不止一位,但哪怕强势废立皇帝如吕后,不肯还政甚至朝臣提一提‘还政’就要受罚的邓太后……
到头来,也都是要交权的。
故而裴居道是真心实意来说服姜相‘合则两利’的。
*
“太子大婚后,必有朝臣要上书请太子入朝,甚至请天后停摄政之举。姐姐预备怎么办呢?”
不少朝臣都会下注太子,然后奔着将来去为东宫出力——哪怕一时得罪了天后也不要紧啊,将来太子掌权肯定会念他们好的。
而姜沃不信这三年摄政下来,媚娘没有准备。
毕竟太子及冠也好,大婚也好,又不是什么高空坠物一般的突发事件。而是人人可预见的事情。
媚娘一定有所应对。
果然,媚娘道:“毕竟是东宫,总闭门读书像什么话?大婚后,该入朝自然得入朝做点事的。”
“其实,有裴居道这番自作聪明的举动,也好。”
“毕竟从三年前起,京中就流言纷纷,皆道你离朝与东宫有关。此番你再次回京拜相,自然多有人盯着你,看你要如何行事。”
媚娘走在这太极宫与大明宫相连的宫道上,望着两朝天子居所:“这世道啊,有时是不讲道理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哪怕人人都知道太子猜忌,给你委屈受,然而……”
“东宫是储君。”
“以臣谋君,向来是最坏的名声,你不要沾上一点。”
媚娘站定,远望太极宫的承天门,她们曾经于上一起敲响暮鼓。
谁说里子面子只能选一个?
“你皆可得!”!
第239章 姜相拟诏
太子的入朝理政,正是从一道诏书开始。
一道出自中书省,姜沃亲手拟的诏书。
*
且说,姜侯归京再度拜相,对许多朝臣来说,并不意外。
顶多是时隔三年,再次见到姜相紫袍金带入朝,略有些感慨罢了。
当然,除了感慨,还有……拭目以待。
不知她会不会‘怨怼’东宫,在太子入朝理政这件事上,加以阻挠。
说来,姜相因故‘病归离朝’后,还能提出检田括户之事来,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她要是做了总任百司的尚书左仆射也罢了,但当时她连宰相位都辞去了,还辞的那样蹊跷。
若换个人,出京后,安安稳稳度假就罢了。
甚至在姜沃回到长安后,王神玉与她提到这件事,还是很直白道:“何苦来着。离开京城后还费这样的心血,又冒那般风险。”在其位谋其政,但上头都不让你在其位了,就歇着呗,让上头再找人去谋其政去。
当然,有王神玉这种想法的人,也有刘仁轨这种极赞此行止的人。
毕竟刘相就属于那种,当年哪怕被李义府陷害,贬官也好甚至白衣无官也好,依旧要去为大唐打百济的人。
当然,也不光为了守卫大唐这种‘高觉悟高奉献精神’,刘仁轨直言不讳,并不掩饰道:“除了为国,亦是为自己正名——咱们本无私心、又无罪衍,更有能为!”
刘相哪怕年过七旬,依旧带着凛然如火一般的炽烈,与金石一般的硬气道:“咱们既有本事能做事,哪怕被人排挤贬斥,一旦有机会,该做还是要做!不但要做,还偏要做出一番大事来,让只会动嘴的人无话可说!”
正如他后来平定倭国,镇守辽东一般。是铁一般的功绩摆在那里。
在刘仁轨看来,检田括户,就是姜相被‘病归’后,作为文臣的一场翻身之战。
也是自那后,骄傲如刘仁轨,才把对这位年轻宰相(与他相比确实很年轻)的评价又上调了一些:若是她被逼离朝后,就心灰意冷只按部就班巡察各地,也无可厚非。但她能撑住这口气,依旧肯熬心血担风险,做出些于国有利,旁人都抹不去的政绩,才见其看似文质彬彬,实则风骨硬挺。
为此,刘仁轨还觉得,姜沃跟他更是一路人。
甚至还对姜沃发出过邀请:“姜相原先就在尚书省待了多年,不如依旧回尚书省来?”
让王神玉知道后,还差点跟刘仁轨再吵一遍。
而刘仁轨之所以提出此事,还有一个缘故——姜相写诏令的风格,实在比较……比较独特。
*
事情还要从姜沃任中书省宰相的第一封诏令说起。
姜沃回京后第一次大朝会毕,天后于紫宸宫单独召见了五位宰相。
几位宰相入殿内赐座赐酸梅饮后,就见天后含笑指了指姜相道:“诸位都是多年同僚,亦不必我再多言。”
确实,在座五位都是熟人——
中书省:王神玉、姜沃;门下省:辛茂将;尚书省:刘仁轨、裴行俭。
姜沃看着这个宰相团体,就觉得甚为舒适。
她看向媚娘:想来天后亦有此感。
时间门就是这样神奇,如浪淘沙:天后摄政三年,最尖端的宰相团体都变更至此,管中窥豹,想来下面三省六部的中坚和基层官员,亦多是天后用着顺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