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73节
作者:
枝问雁 更新:2023-04-29 05:13 字数:10473
之前便已提到了, 这封爵一事在本朝除了开国那时候, 后面几乎是半个先例也无。虽然诸位大臣本来觉得这杨云清的确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说不定能得个爵位来, 但是那毕竟也只是随便想想,现在陛下真的把这事情摆在他们面前了, 他们能不惊讶吗?
这事若是成了, 杨云清这个次辅不仅是本朝最年轻入内阁之人, 更是最年轻的一位国公爷, 这如何不让人震惊加钦佩,甚至有些大人甚至在想, 有了杨云清这个封爵的先例,后面会不会也会有其他大人能凭借着功绩封爵。
而这会儿呢,朝上众位大人听着陛下的那意思, 圣旨是已经拟好了,就差盖章了, 虽然现在也拿到了朝上商议一番, 但是陛下这其中的意思, 谁还能想不到呢?这都拟好旨了, 这章难道还会不盖吗?这个时候纵使有几位大臣想要出言反驳劝阻一二, 但是这会儿也不敢说话了, 陛下心意已决, 他们如何能跟陛下对着干呢?更何况经过这提高粮产一事,杨云清这个次辅在民间的声望,朝中几乎是无人能当, 封爵一事虽然干系重大,但是对于杨云清来说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这会儿朝上陛下要封爵,又没有人出声反对,这会儿那几个原本抱着反对意思的也不好说话了,不然等传出朝去,说不定就会被编排成他们嫉妒杨大人的功劳,所以才会在众人都不反对的时候出言反对陛下给杨大人封爵了,这样依着杨云清现在在民间的声望,几个出言反对的指不得就成了那画本子里的奸佞,最后被人人喊打了。
所以纵使这会儿有些人私下里心思不一,存着反对的意思,但是也不敢开口,内阁的朱首辅还有几位次辅也都支持,这封爵一事竟就这样波澜无惊的成了。
因为杨云清被封为海国公一事在本朝实在是未有先例,所以这封爵一事传出去之后,可是在京城掀起不小波澜,那些勋贵人家,国公侯爷世子的,因为本朝自开国之后就未有封爵之例,所以这个时候的爵位都是承袭祖辈的,而且这个时候不少人家三代已过,子孙又没有什么大出息,还在担心降爵呢,如何能想到这杨云清一介商户之子居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呢?因而心中是又羡又叹,纷纷感慨自家为何没有这样出色的子弟。
而民间百姓,围绕着他们的无非也就是生存二字。杨云清早先不说,拿出了肥皂、水泥、玻璃等各种新奇物事,还建造了工厂为百姓提供了做工的机会,还有免费的学院供普通百姓家孩子去读书,还有那不论在百姓间还是读书人之间都十分受欢迎的藏书楼,杨云清这位大人那时在民间就很有声望了。
而现在呢,更是拿出了土豆红薯这等产量如此之高的作物,这三年来,百姓是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尽心侍候着,这一季一亩地就能收获上千斤的粮食,他们交完赋税后,剩下的粮食可以供全家一年都吃得肚皮滚圆,这等好事以前哪能想到。
对于他们来说,这东西好不好吃还在其次,能填饱肚子就成,而这土豆红薯却绝称不上难吃,尤其是红薯,还能让他们尝到甜味,他们普通百姓平时哪有什么太多机会吃到糖,这红薯的甜味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稀罕,虽然顿顿吃也不嫌腻。
而百姓也知道这土豆红薯是谁拿来的,是谁让他们能过上如今的生活,这除去当今圣上圣明,这剩下的可不就是要感激杨云清这位大人了吗?所以这三年来杨云清在民间的声望是风头无两,甚至还有人家供奉他的画像来保佑来年风头雨顺,粮食大丰收。现在百姓听到杨大人被封为海国公了,这只有为杨大人高兴的份,甚至还有些百姓觉得,这封王都是行的,这次的封爵也可以说得上是众望所归了。
而杨云清这是因何封爵的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这自杨云清被封为海国公后,有不少高官贵族甚至是富商也私底下派船出海,远洋海外,企图也寻回几样高产作物,到那时说不定也能因此封爵,不论怎样,这也是一条出路。
当然杨云清这次被封为海国公也是有其它原因的,一来是此前已有各种惊人功绩,二来当朝首辅尚未致仕,杨云清又是次辅封无可封,再加上建平帝与杨云清之间的私人交情,最后权衡再三,才做下封爵的决定的。
一般的人若是想着像杨云清一样,单单寻回几样高产作物就封爵的,这实在是有些悬。只不过封爵虽然不可能,不代表其它不可能。如果他们派人出海真的寻到什么有用的,大的或许会给官位赏赐,升一升官,小的或许就是金银珠宝的各样赏赐了,不管这赏赐如何,能在当今圣上那边挂上号或许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了。
而建平帝裴安也自然是知道这些人私底下派人出海的动作的,却并未阻止,只是冷眼看着,不管怎么样,这以后若是再寻到了什么,总归是对大周有益的,他们愿意做就去做吧。
更何况建平帝裴安之前还被杨云清又科普了一番,这海外番国的确是有不少好东西的,要是能多寻一些回来,指不定能给大周带来什么改变。
而除了那些人私底下派出的船队之外,朝廷这边也派出了一支船队,这也是看看能不能像着杨云清说的那样,与海外番国存在的君主联系上,交换国书,进行一番外交,然后进行一些资源互换什么的。
因为之前带回那些高产作物的是杨云清派去的人,他们也在海上漂了好几年了,对海上的情况比谁都熟悉,所以这次也是安排杨云清之前手下派出去那支船队中的人在这次出海的队伍上担任了重要位置的。
而杨云清还大致记得这海外存在矿产的陆地的大概地理位置,他跟上了船队的手下交待了一番,让他们尽量留意,看看能不能找到。而除了矿产之外,还有橡胶树,这个杨云清惦记好久了,橡胶的用途可多着呢。
最后因为担心这次船队白跑一趟,杨云清还画了张相对精细的海上地图,将他猜测可能有矿产橡胶的几个地方大致标了一下,盼着他这次派去的手下能够根据上面的标识找到那些东西。
第174章 国子监 海上的旅途变幻莫测,稍有……
海上的旅途变幻莫测, 稍有不慎就会在海上迷路,偏离原本的目标航道,所以杨云清虽然希望派去的人能够找到他想要的矿产和橡胶, 但是还是交代一切以船队的安全为主, 至于能不能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就看运气了,毕竟这个时代可不像现代一样, 有各种辅助探测技术。
因为杨云清现在被封为海国公,再加上他本就是内阁次辅, 来日还很有可能会成为这当朝首辅, 所以来上府上递拜帖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只是杨云清虽然官职一直在升, 在朝廷上的地位也不低,但是他一向是少与人结交的, 往先交好的大人也就那么几位。
而且按照他现在的地位,要是来者不拒,结交大半个朝堂的官员, 这就很容易有结党的嫌疑了。虽然当今圣上与自己有郎舅的关系,而且也一向信任自己, 但是杨云清不愿意以这事来试探人心的深浅, 消磨情分, 现在皇帝不在意, 难保这过了十年八年之后还是能像现在这样信任自己, 毫不猜忌。
再者杨云清本就是不爱参加各种宴会, 与人应酬来应酬去的性格, 所以这不接拜帖反倒省了他的许多功夫,还能多点时间陪着凤阳和安哥儿呢。而且杨云清既然是不接拜帖,那么就是一个都不接的, 并没有搞什么特殊待遇,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这家拜帖不接宴会不去,那家自然也是一样的态度。这么一来,大家见杨云清这不偏不倚的态度,即使他没有接拜帖,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芥蒂,反正对待大家都是一个态度嘛!
只不过杨云清这边走不通,凤阳那边就成了突破口了,那些大臣的家眷便往她这边使劲,今日想请她去参加赏花宴,明日又有一个茶话会,各种邀约不断,言辞也是异常恳切。往日凤阳虽然因为学院还有藏书楼那边的事情,这些宴会去了少一些,但是偶尔也是会去个几回的,也就是为了打发打发时间。
所以现在即使这请她去参宴的拜帖再多,她也未松口,多去几次。她依旧是按照往日的习惯,一个月顶多就去那么一二回,去的也是往日交情好的,在出阁前就有些许交情的那几位府上,其它的邀约拜帖全都推脱了。反正依着她的身份,就算是拒绝了,也没有人敢怪罪她。
这些事于杨云清和凤阳而言,不过也只是生活中的插曲罢了,两人都未将其当做一回事,现在他们正在忧心的是安哥儿的读书问题。
这几年来可以说是杨云清最忙的时候都没有放松过安哥儿的启蒙问题,凤阳也不是不通文墨的普通妇人,她平日里也没少帮着杨云清一起给安哥儿启蒙,教他读书认字。
杨云清毕竟是曾经鼎鼎有名的六元,这给儿子启蒙,教他读书识字是当然没有问题的,再加上杨云清在给安哥儿授课的时候,用的还是他被改编了一番的现代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平时也没少“夹带私货”,给安哥顺便讲一讲简单的物理、化学小常识,偶尔带他做个小实验。这么一番教导下来,现在的安哥儿虽然只有六岁,但是着实是比一般这个年龄的孩子聪明许多的。
按理说安哥儿这样,杨云清和凤阳本该没有什么可忧心的才是,但是这事实恰恰相反。现在他们夫妻俩就在一直想到底要不要将安哥儿送去国子监的事情。
本朝的国子监,除去那些下面各州县通过举荐上来的士子们,还接收宗室勋贵子弟和二品以上大臣之子,这年龄上倒也没有什么要求,不像前朝需要到了十四五岁才能进,但安哥儿这样年纪的孩子虽然是有,但是也是不多的,因为这宗室勋贵舍得让孩子六七岁就离了人伺候到国子监自己读书的实在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哪里舍得。
再者这进国子监的名额也不多,一家至多也就两三个,不然谁都能来,这还不乱了套了。所以这一般孩子多的人家,都是在孩子大了些,能看出读书资质后,才从一众孩子中挑选资质最好的那一个或两个送进来的。
这宗室勋贵子弟还有大臣家的孩子进国子监并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这前程,他们比起那些普通士子科举可是要简单许多的,并不需要从县试、乡试一级一级考上来,并且还有可能见到陛下,在陛下面前留下印象,本朝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国子监的学生,因为得了陛下的青眼,科举时特意被陛下擢了个好名次,然后就立马提拔起来做事情的,这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再加上本朝也十分重视这些宗室还有勋贵子弟,国子监的师资力量也是很强的,这也是不少大臣将家里的孩子送到这的原因之一。
杨云清教导安哥儿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这国子监的师资力量当然也就不算什么令人眼馋的资源了,而且安哥儿一出生的时候便被先帝封了爵,这前程方面是根本不愁的,更何况杨云清这本身还是海国公,而且因为圣上隆恩,海国公可承袭三代,这爵位可以说只要杨云清愿意,以后也能落到安哥儿头上。
这么一说,原本其他人家送孩子进国子监的理由便在杨云清他们这都不成立了。
杨云清和凤阳这会纠结的是安哥儿才六岁,年纪有些小了,进了国子监虽然日日都可归家,但是在里面白日里除了一个书童,是不可再带任何人的,自然也就不可能像在家里那么舒坦了,而杨云清他虽然不是个溺爱孩子的,但是还是有些不忍心安哥儿这会儿就要开始辛苦读书进学,毕竟在现代的时候,六岁的孩子可是正上幼儿园呢,哪里就像现在还要一板一眼地去学四书五经,正式开始跟着夫子读书了呢。
但是呢,杨云清想的是一直将他拘在家里也不好,总得让他多接触点同龄的孩子,多交际玩耍才好,现代的孩子到了这个年纪也都是上幼儿园,跟同龄孩子玩耍,接触外界了呢,安哥儿。只是这其他人家这个年纪的孩子,平日里玩耍的要么是家族中的兄弟或是堂兄弟,又或是姻亲家族里的孩子,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同龄孩子玩。
可凤阳和杨云清情况不一样,杨云清本就是只有孤身一人没个家族的,与杨云清交好的几位大人家孩子都是比安哥儿大太多的,根本玩不到一起。而凤阳只有一个同胞兄弟,还是当今天子,只是到现在也没有个一儿半女,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与安哥儿同龄的孩子了。凤阳虽然有时出去参加各种宴会也会带安哥儿,到了主人家也能有同龄小孩子与安哥儿在一起玩耍一会,但是这时间也不长,凤阳也不可能在宴会上呆着一整天,更何况凤阳一月去参加宴会的次数屈指可数。
所以考虑了许久,杨云清和凤阳才想到了国子监这个选项,不然杨云清都担心以后孩子性格养的孤僻了,虽然现在安哥儿半点没表现出来,还古灵精怪的,当然了,这也归因于杨云清和凤阳一有时间就没少带着安哥儿一起出去玩,所以这安哥儿虽然平日与同龄人玩的少,但是也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最后杨云清和凤阳商量再三,还是决定把安哥儿送进国子监,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问安哥儿的意见,只是安哥儿他可半点想不到父母这会担心的点,一点也不怕一个人去国子监读书,一想到有更多小伙伴在一起玩就立马答应了下来。
第175章 皇后有孕 安哥儿去国子监的事情就……
安哥儿去国子监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杨云清和凤阳打算等安哥儿过完六岁生辰就让他正式入学,现在他倒是能再玩一些时日。不过说实话,国子监里面虽然严格, 但是那些夫子们也都是有分寸的, 除去那些从各州县通过举荐上来的士子,其余的这些宗室勋贵还有大臣之子, 哪一个是家里是好惹的?
他们若是不把握好一个度,就算有陛下在上面顶着, 让他们能名正言顺教训学生, 他们还要担心这些学生家里的人以后给他们穿小鞋呢!毕竟不管怎么说, 就算他们是在国子监里做夫子, 这也依旧算是身处官场之中,要想完全心无旁骛搞教学也是有些难。
其他人家要是送家里的孩子进国子监只需要跟那边的国子监祭酒说一声就好, 然后祭酒记录下名单,以后有时间统一交给陛下过目一下也就算完了。但是杨云清与陛下除去君臣关系,这还算是姻亲呢, 安哥儿也是陛下的外甥,而且平日里安哥儿因为经常进宫, 还与陛下这个舅舅关系挺亲近呢, 所以不管怎么说, 安哥儿去国子监进学的事情都要跟陛下知会一声。
杨云清散朝后去了偏殿见陛下, 因为他常被召见, 这边的小太监一见他来就迅速地进去通报, 很快里面就宣他进去了。
而这时建平帝裴安见杨云清过来后, 还没等杨云清过去开口说话,裴安就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朝他走了过来,道:“阿英有孕了!”
裴安与杨云清私底下关系并不像普通君臣一样严肃, 所以这会儿得了好消息也是忍不住跟杨云清分享了一下,毕竟他现在的心情实在是激动,想找一个人好好说一通。
而杨云清一愣后,也瞬间反应过来陛下的意思,这是皇后有孕了。
当年先帝也就是乾宁帝在的时候,由着当时还是太子的裴安自己选了太子妃,当时裴安选的是徐御史之女,徐英,也就是当今的徐皇后。
而裴安也是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皇后了,平日里私底下的称呼便是“阿英”,一点都不像帝后,反而像平民夫妻一样。
裴安与徐英这对帝后成婚也要有五年了,只是一直未有子嗣,不过裴安他少年登基,才刚刚二十出头,尽管还没有子嗣也没有什么担心的,觉得自己和阿英两个人也还年轻,并不需要太急。
只是这大臣见皇后入宫五年一直未有子嗣急了,没少上折子劝陛下广纳后宫,开枝散叶,还有一些在暗示皇后不够贤良大度,没有给陛下添几位美人,延续皇家血脉。
裴安作为皇帝,这个时候正是志得意满大权在握的时候,并不会因为臣子的一时施压便妥协,开始广纳后宫,他和先帝那个时候可不一样
先帝那个时候登基登的十分艰难,当上了皇帝之后,刚开始手上的权力还不够,被臣子制约,所以在当时皇后与皇帝成婚多年一直没有生出中宫嫡子后,臣子一施压,他便妥协了,当然这妥协是故意而为之顺水推舟,还是真的被臣子逼得没办法了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当时乾宁帝背弃了当时与皇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是事实,之后更是开始有些独宠魏贵妃的意思,对大皇子也是偏爱非常,导致有一段时间,皇后与凤阳处境十分微妙,更是要一直与魏贵妃明争暗斗才能保证现在皇帝裴安当时这个中宫嫡子的地位。
裴安在娶皇后之前,就已经在心里暗暗承诺过,以后一定要像姐夫和姐姐他们一样,一生一世一双人,绝对不纳妾的,更何况他也是知道当年母后和皇姐为了护住他的地位,处境有些艰难的,便决意不想自己未来的妻子、皇后也要遭遇这些,所以这个时候即使皇后也就是阿英五年没有怀孕,他也没有要再纳后妃的念头,而且他也让太医给他与阿英号过脉,两人的身体都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还是时候未到而已,时候到了自然就有了。
再加上以前杨云清也与他讲过,女子过早有孕对身体伤害极大,而且生产也不会顺利,甚至有碍寿数,所以这个时候就更不在意阿英一直没有怀孕的事情了,晚一点对身体也好呀,他现在才刚刚二十出头,阿英比他还小两岁呢,并不需要急。
所以在大臣不满皇后一直无子,后宫空虚,要求他这个皇帝纳后妃的时候,他全部都置之不理,闹得厉害了,他就把最出头的那几个臣子外放了几年,又在朝堂上发了几次火,这才让那些大臣安静了下来。
只是虽然裴安他并不在意阿英一直未孕,但是心底也是有些隐约盼望着能早点有自己的孩子的,不过是一直没有表现出来,不给他的皇后阿英增添压力罢了,而这个时候突然就诊出有孕了,也实在是让他惊喜,所以他才会忍不住跟杨云清这个姐夫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而杨云清对徐皇后印象也是非常好的,凤阳常常进宫,与徐皇后关系也不错,两人常常一起到太后宫里说话,回府之后凤阳也没少夸赞徐皇后,所以杨云清这个时候也为这对帝后高兴,笑着道:“恭喜陛下了,看来太后那边估计也高兴地不得了,我等回府了,也是要跟凤阳说一声的,她与皇后关系那么好,听到这个消息肯定高兴。”
裴安高兴道:“应该的,因为是昨日才诊出的,也没来得及告诉皇姐一声,等回头倒是可以请皇姐进宫来也教教阿英这方面的事情,阿英头一回,没有什么经验,她们平日里关系不错,这在一起说的时候也能放的开。”
杨云清因为这个消息差点忘记了吧安哥儿要到国子监进学的事情忘记了,不过还好最后想起,跟陛下说了一声。
裴安对安哥儿这个外甥是很疼爱的,年年生辰除了那些虚头巴脑的金银珠宝的赏赐,还有许多他特意给安哥儿寻得特殊礼物,每一年的生辰礼物都是裴安这个皇帝费了心思的,平日里安哥儿进宫看望太后这个外祖母的时候,要是给裴安遇上了,他都能放着折子不批,专门陪着外甥玩一会。
而这么疼爱这个外甥,一来是因为他和皇姐姐弟俩两家就这个一个孩子,可不就稀罕了些吗?旁的宗室家的孩子也不值得他这么费心力疼爱,二来也是因为安哥儿的性子古灵精怪,而且还乖巧可爱,长得更是结合了杨云清和凤阳这对俊男靓女父母的优点长,这现在长得跟仙童一样,不难看出以后他长成一个翩翩佳公子的模样,而试问这样的安哥儿如何不让人疼爱?
所以这会儿裴安知道安哥儿要入学了,很是放在了心上,不仅开始考虑这给安哥儿的入学礼物,还想着把国子监祭酒叫过来好好交代一番,让他以后在学里多多照顾一番安哥儿。至于他的这番做法,也是半点毛病没有啊!那些勋贵宗室还有大臣在自家孩子进国子监读书的时候,也会找国子监祭酒或是夫子拉关系,让他们好好照顾自己家的孩子,而裴安虽然是皇帝,但他也是安哥儿的嫡亲舅舅啊,四舍五入也算是家人了,这番操作没毛病!
杨云清那边在中午一回府的时候,就把徐皇后有孕的这件事情跟凤阳说了,凤阳听了,当即忍不住就收拾收拾进宫了,她平日里跟徐皇后关系很不错,这会儿急着进宫看一看也是正常。
第176章 双喜临门 凤阳进宫之后便直奔皇后……
凤阳进宫之后便直奔皇后寝宫, 而徐皇后见凤阳公主来了,赶忙起身到大殿门口迎接,凤阳见了快步上前道:“快回殿中榻上歇着, 都是有身孕的人了。”
徐皇后听完笑着道:“没事, 哪里有那么娇贵,我倒觉得自己身子还好, 过来迎迎你怎么了!”徐皇后跟凤阳说话很是亲昵。
凤阳和徐皇后关系好也是有原因的,这徐皇后的性子真的是很令人喜欢的。当初徐皇后是裴安还是太子的时候自己选的, 当时为的便就是那惊鸿一面时不输男儿的才气, 既有这男儿一样的学识了, 徐皇后的性格便自然不会和一般闺阁女子相同, 很是有几分主见,平时行事也很是大气果断, 这样的女子相处起来当然是很舒服了,更别说徐皇后也一直很敬重凤阳这个皇姐,而投桃报李, 凤阳当然是对徐皇后更加交心几分了,所以这一闻她有孕了, 才会立马进宫看看她。
待徐皇后到榻上坐下之后, 凤阳才问道:“太医应该已是诊过脉了吧?这已有几月了?怀相可好?需不需要调理调理?”
听着凤阳公主的一连串询问, 徐皇后不难听出里面的关怀之意, 因而据实道:“太医诊完脉说是有二月左右的身孕了, 不过我也是迟钝, 要不是今儿个想亲手为陛下做碗鱼汤, 碰到了生鱼,闻到了鱼腥味吐了,然后宣了太医, 这说不定真的得到肚子显怀我才能发现有孕这件事,我这之前啊就是吃了鱼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半点没有呕吐的症状,还是这生鱼太腥了才让我吐了的,可能是我打小糙惯了,体质比常人不太相同吧。而大概也是我身子骨好,御医说怀相不错,生产的时候说不得会很顺利呢,半点不用调理。”说着徐皇后也笑了。
徐皇后的父亲是徐御史,因为性子正直到有些迂腐,所以这自然是不会贪污半两银子的,平时又因为性子与其他官员打不到一块去,又不好说情办事,那下面的冰炭孝敬就更不会有人送给他了,所以这家里清贫也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不过因为徐母的嫁妆还有些,这维持一家人在京城的开销是没有问题了,只是注定不能像其它人家一样大手大脚了,家里也只有一个厨娘,然后到了过节或是招待客人厨娘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徐皇后和母亲亲手下厨帮忙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有了上面的一番缘故,徐皇后打算给皇帝做碗鱼汤,就肯定不是御厨做好后她再拿勺子往里面舀一舀就算亲手做了,她这亲手做就是真的从料理生鱼开始做,也正是因此她才发现有了身孕。
而按理说葵水不来,徐皇后也应该发现自己是可能有了身孕了,但是这徐皇后在闺中的时候日子就不大准,也就没有当回事,而她的贴身宫女也是从家里一起带来的,从小跟着一起长大,所以也就跟她这个主子一样没有发现异常,这才导致如今才发现。
凤阳听完也笑了,这要不是徐皇后想亲手为皇弟下厨,这指不定得到什么时候才发现有孕呢,不过好在现在平平安安的,怀相也好,她看着徐皇后的肚子,凑近跟她说了一些自己以前怀安哥儿时候的经验,想着能对徐皇后有些帮助。
徐皇后听了凤阳公主的话,倒是也没有因为自己已经听过太医的叮嘱就觉得无用啰嗦,太医虽然经验足,但是说不定也是有些疏漏的,多听一些总不会出错,毕竟凤阳公主是生育过的,她懂得这些肯定是有用的。
等凤阳说完那些叮嘱,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关于怀孕的事情,徐皇后就问起了安哥儿的事情,道:“最近怎么见你带安哥儿进宫少了?”
之前便说了,凤阳与裴安姐弟两个,就只有凤阳这个皇姐有孩子,所以安哥儿就格外稀罕了一点,而凤阳带着安哥儿经常进宫看望太后,便免不得也会与徐皇后遇上了,徐皇后她未生育,没有孩子,家里面也没有幼弟,只有一个兄长,所以对小孩子很是喜欢,而安哥儿也算是她从小看到大的,所以每次安哥儿来便待安哥儿很是亲热,之前安哥儿也与这个皇后舅母很是亲近了,这会儿有些日子没来了,徐皇后难免有些想安哥儿了。
凤阳笑着道:“就是之前我与夫君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将安哥儿送进国子监念书的事,然后又有一些其它的事情,就带安哥儿进宫少了,你要想见,等明儿个我就把他带进宫来玩一玩。”
徐皇后听了这个安哥儿明儿个进宫自然是高兴的,但又难免有些有些忧虑道:“这会儿就送安哥儿进国子监是不是有些早了?”
凤阳摆手道:“不算早,安哥儿他是人小主意大,鬼精灵的,就算跟比他大两岁的孩子跟他凑到一起,他也绝不是那个会吃亏的,他会的可是多着呢,而且我跟夫君问他去不去上学的时候,他可是异常欢喜的说要去呢。再者,就算他到时候真的适应不了国子监的生活,那便让他回来就是了,到时候国子监祭酒也是肯定会通融的。”
徐皇后听完这番话才放下了点心,她也有个堂叔就是在国子监里当夫子,到时候倒是可以摆脱他帮忙私底下多多照顾一番安哥儿。
说实话,徐皇后闺中的时候便不是被娇养长大的,按理说孩子被糙养于她而言应是很正常的事情,更别说安哥儿还是个男孩子,只是相处久了,把安哥儿已经当了半个儿子了,这心情当然就是不同了,便想对孩子多宠着,所以听着安哥儿这么早便一个人去国子监就有些忧心了,不过既然凤阳公主这么解释了,就算担心也没法子了,只能盼着安哥儿到时候能快点适应国之间的生活。
待凤阳走了之后,徐皇后又亲自带人去库房里选了些文房四宝,然后打算送给安哥儿做入学礼物,还有那安哥儿的生辰礼物,是在他进国子监之前,这也是要该上心准备了。这会儿虽然徐皇后怀孕了,但是也依旧记挂着安哥儿的事情,这生辰礼物是肯定不会忘记的。而安哥儿呢,虽然年纪小,那也是懂事惹人疼的很,之前她和陛下的生辰,安哥儿都亲手做了礼物送来,更都是用了心的,所以她这对待安哥儿年年的生辰也上心,生辰礼物也绝不会敷衍过去,跟皇帝一样,对这个外甥的生辰礼物都是要费心一番的。
徐皇后现在的生活实在很是舒心。
在成婚之前,徐皇后乍听被选为太子妃是惶恐的,虽然她平时爽朗外向,但是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子,这件事情与她来说的确是令人震惊了些,更何况她本来的愿望也不过是找一个家世相当的夫君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的,若是未来夫君性子好,那也能琴瑟和鸣,或许也能过上“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若是这性子不好,纳妾置通房,那也不过就是相敬如宾,自过自得便好,不论怎样,她预想的生活从来都是与皇室无关的。
只是当时先帝下旨赐婚,她无论想法是什么,都不可能不嫁的,这入东宫之后的生活也不是她能左右的,就算是太子侍妾无数,她也不能置喙什么,以后若是太子登基了,她更是要当一个贤明大度的皇后,平衡好后宫。
但成婚之后的事情却与她预想南辕北辙,太子待她十分温柔,平日里私底下更是以闺名称她,叫她“阿英”,在她嫁进来前没有通房侍妾,在她嫁进来之后也是一人未添,只有她一人,等到登基了,就算大臣上书广纳后宫,成了陛下的太子也全都置之不理,半点没有纳后妃的意思。
而她五年未孕,陛下也只是关心她的身体,并未给过她任何压力,后宫这五年也只有她这个皇后一人。至于太后,也半点不像她原本想象中太后的模样,见皇帝儿子没有子嗣,不纳后妃便来给皇后施加压力或是塞人到陛下身边。
这五年来,太后从来没提过任何让陛下纳后妃的事情,也从未因她一直未孕而责难,相反还安慰她,说她和皇帝都年纪还小,不着急,让他们慢慢来,顺其自然,平日里待她这个儿媳,可以说是比起待女儿的也不差什么了,她跟太后娘娘可是比普通人家的婆媳相处的和谐多了。
可以说,她和陛下这五年,比天下九成九的夫妻过得都要和谐美满,若是她当初没有嫁给陛下,这会儿说不定还要面对婆媳问题还有丈夫纳妾等诸多问题呢,哪里能过得上如今比天下夫妻都更要像夫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