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五红衣孑然问京华
作者:
簪花佩刀 更新:2023-04-23 15:27 字数:3123
小茶房里,两个素衣孝服的少女对着一桌杏花坊点心静坐无言。
今天,是李二姐的头七。
但碧珠和翠榴居然没有可以祭拜她的地方。
翠榴不忍心直面李二姐的审判过程,等去官府旁观的家丁跑回来汇报时,大惊失色的翠榴慌忙派人去收葬李二姐的尸体。
太迟了,受到惊吓的京兆尹勃然大怒,已当场令人将李二姐的尸体拖到城外乱葬坟。
乱葬坟处,白骨搭叠着陈骨,新魂在风中悲号,红眼睛的野狗衔着一截手臂漫山疯跑,翠榴踩在焦臭的泥土上,哭泣逡巡,寻不到二小姐的一片衣角。
荒凉腐烂的乱葬坟不该是李二姐的归处,她的“两个家”,则是她们极力摆脱的刀山剑林,这偌大京城,生于斯长于斯的京城,没有一枚瓦片真正属于她。
翠榴走走停停,最后来到她与二小姐最后一次相见的茶房。茶房里似乎还回响着李二姐充满希望的,单薄而倔强的声音:“……好,等我的茶摊开张了,还请姑娘和翠榴捧场,到时让我来请客。”
她们永远等不到那一天了。
碧珠抱着杏花坊的点心寻来,她包下茶房,驱走其他客人,摆上点心香炉,算作与李二姐的一场祭祀。
全京城只有她们在缅怀,缅怀一个杀害丈夫,死不知罪的歹毒妇人。
李二姐死前的诅咒着实吓到了当时的围观者,她的死原该是一阵刑场边的欢呼,一场茶余饭后的闲话,结果,谁想,不料,这个毒妇,果然是毒妇,她居然用血烙下极狠毒的咒语,咒他们转世为女!
没有人敢再提李二姐了,怕把这个名字说出口,会让亡魂听见,半夜找上门来!
找上门来倒不怕,据说京城道观里有神秘的道士,法力极高,大不了去拜拜神,舍几枚香火钱,他们怕的是道士驱得散世间鬼,管不了阴间事,真的冤枉地投作女胎。
呵,原来大家都清楚,做女人,苦!
但是谁也不愿意改变这一事实,女人从小关在牢笼里,早已认为一切委屈是应该的,少数不认命的姑娘,像李二姐,她们根本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至于越清醒,活得越痛苦。
男人们,从中获得了利益——妻子,天然的奴仆,怎么肯把到口的肥肉吐出来?不但不肯吐,还嫌肉不够香,不如三百年前得来的容易,吃起来痛快!
于是新制旧制,两派官员,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都希望,律法对女人的保护,稍稍松那么一点,理由倒也光明正大——战乱损耗人力,需要女人们多生孩子延续生机。
繁衍子孙和剥削女人之间究竟是怎么个关系道理,他们就和冯柔讲不清楚了,也不想讲清楚,一味拿冯柔未婚未嫁来作攻击,要不是皇上的几声清咳,大约在雍国最高贵的地方要响起有关下三路的荤话了。
无论大家怎么同声同气,大讲“道理”“传统”,“祖宗的规矩”,皇上支持冯柔,所有弹劾一律压下,而朝廷上有一个掌实权的女臣当例子,他们怎么也不好彻底打消女人们暗中滋生的野心与希望,令她们回家安静呆着。
总不能蒙上她们的眼,或者硬说做官的、念书写作处理政事的冯柔其实是男人吧。
过了几天,青州传来的急报打破了僵局。
青州蝗灾,灾民多达数十万,饿殍遍野,损失惨重。
京城百官们来不及忧国忧民,先是一阵狂喜,纷纷上奏称蝗灾是牝鸡司晨,苍天震怒的征兆。
皇上的反应很干脆:“难道朕只有冯爱卿一位臣子在做事了吗?懈怠政事,触怒苍天,人人有责。”带头写了罪己诏,然后挨个收官员的告罪状,拿去祭天,一个也逃不了。
有了灾民就得有赈灾,皇上风驰电掣下达救济命令,奈何连年外敌入侵,战争几乎把国库消耗一空,户部司库一时竟拨发不下一批粮。
皇上大怒,把户部吏部,连同礼部等等一批平时爱闹腾的官员,罚的罚,捋的捋,几道诏令下去,朝堂顿时安静,人人低头做事,想法子聚集粮款,安抚灾民,谁也不敢在此时叫嚣更改新制。
冯柔终于能离开皇宫,回到府邸便闭门谢客,沐扶苍几次登门皆被婢女婉拒。
其实这会敢亲自探望冯柔的,只有沐扶苍罢了。
女子科考,就是在这谣言四起,乌云压城的情况下举行。
曾经象征着姑娘家荣光的女子科举,变成了煮过的毒药,不但喝下去有毒,摸一下都嫌烫手,以前把中举后朝廷发的封赏当嫁妆,风风光光说媒拜堂的女子们,小心地藏起那时的荣耀与桌上的笔墨,恨不得让夫家忘了自己的才华,只记得她是一个主持家务的贤妻良母。
一身胭脂红裙的沐扶苍挽着盛放文具的木盒跨下马车,朝官府设定的考点走去。
阳光晒得浑身发热,沐扶苍慢慢走着,两旁的路人朝她指指点点,男人们发出讥笑的声音,女人们则是惊愕,因为沐扶苍根本是在断送自己的婚事。在一片惊愕中,另有些迷茫伤心的眼神,那是曾在布庄做过工或是本有活计,却被迫回家的女子,她们困惑中夹带着恼怒,却无力也无胆陪同沐扶苍一起走进考场,只是小心地看着她走远。
沐扶苍行在大道上,各怀心思议论纷纷的人们都离她很远很远,她只是认真地走着自己的路,塞满经文的脑海里,滑过了一片模糊的场景——她在细雨里,脊背挺直,手拎竹篮,只身在都城清晨初见喧哗的街道上行走。
两世重合,伶仃依稀,沐扶苍似乎没有能改变自己的境遇。
不一样,沐扶苍等待侍卫打开木盒检查时,眯起眼睛望了望天空,很蓝,那时的天气不如今。
考点由一间间小房子搭成,原本该由侍卫分配她一间,结果进去后,侍卫要沐扶苍随便挑选。
因为整场科举,只有沐扶苍一人参加。
打开据说是皇上亲自拟题的试卷,沐扶苍会心一笑,在似曾相识、千篇一律的帖经,经义中,夹带着清奇的策论题目:“周礼言农政最详,商贾在末,农者供养生机,商者贯通四海,何以联合农商,使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也许,全雍国,无论男女,没有人的回答能比沐扶苍更出色。
沐扶苍提起笔,写出的不是辛苦背诵的经文,而是三年来,她卖出的每一件货,走过的每一步路,闯过的每一道险关。
京城的勾心斗角,末云城的火中取栗,衮州的商行扩展,西北的通行商路,不可明言的老庙与狄族……不知不觉间,沐扶苍已经经历了很多,每一件都远胜于梁府的内宅争端。
沐扶苍收起笔,交上试卷,突然展颜一笑:“只有我一人啊……我岂不是要连中三元?惭愧,惭愧,承让,承让!”
“皇上,此次科举只有沐扶苍一人参加,这……”内监托着金盘,上面孤零零地放着一卷试卷。最后一场笔试了,假如皇帝点头,沐扶苍就得以觐见天颜,在没有对手——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只要她发挥正常,肯定是头名,这岂不是成了史上最容易的状元?
京城略有关注政事的人,都知道了本次女子科举居然真的有个少女敢冒天下大不韪参加,但是他们听到那人是沐家姑娘时,又有一种奇异的不屑:“难怪,原来是她,果然是她!”
……又是一次名扬京城啊!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朝廷和皇宫内也没有甚可避讳的了,看见试卷的人都晓得这是沐扶苍写的,过和不过全在皇上一念之间。
“拿来,她敢参加,只要有能力,朕便敢给她名誉。”
内监跟随皇上多年,闻言便心知皇上已相中了沐扶苍,一边恭敬展开试卷,一边暗想:“莫非朝中又要多了一个‘冯女史’?”
皇上浏览文章后果然笑道:“内容深得朕心,字迹亦美,可惜文采不显,不似冯女史。”拿起御笔朱批,又道:“将来需得使她进翰林院,把文笔教养起来。”
内监端着试卷折返,预备着通知吏部皇上旨意。出了两道宫门,看见太子匆匆向崇明殿走去,连忙拦下他:“老奴拜见太子,太子殿下,圣上刚刚处理完公文,回寝宫了。”不是重要的事,你明天来吧。
太子微微一点头,算作还礼,内监毕齐是皇上身边有分量的大太监,他不好轻慢:“好,我这便去寝宫找父皇。”不能等,他已从礼部得知沐扶苍文章甚佳,明天开榜,圣旨一下,向天下宣布沐扶苍为会元时,一切都迟了。
毕齐阻拦不住,叹息不已,果然,等他返回皇上寝宫的路上,看见太子郁郁不快地离开宫门。
三天之后,礼部放榜,在一片红纸上,清清楚楚地写了三个大字:沐扶苍。
唯她一人,只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