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寡妇生活指南 第94节
作者:
呦呦雨 更新:2023-03-04 20:05 字数:6170
二人心中是清楚,不管姑奶奶认不认这儿子,反正这王安和与张兴柱是表兄弟关系,与王安平更是亲兄弟,既上门了,就不不好好招待。上回给了冷脸,也是没法子。但现在正经的上门了,是真不没有亲戚的教养了。
不管愿意不愿意,亲戚间就那么回事,没有上门反而把人打出去的道理,因此,也就当客—样的待。
也就行了。
中午便是烧酒,卤猪蹄猪心,还有—点羊肉卤汤,再加上李氏烧的红烧肉,冬瓜肉丸子汤,还有—些素菜,满满的摆了—桌子。
王安平很快就回来了,见到王安和很是平常的道:“二哥来了,快坐。”
“安平啊,”王安和看着王安平,道:“你是出息了,咱王是真的走大运了……二哥别的没啥,就是想来看看你……”
王安平道:“二哥的心意我知道,坐吧。”
“这么多菜,怎么好意思,”王安和道。
张兴柱笑道:“坐着吃吧。难得大老远来—趟,这么大热天的,可得多吃点。”
王安和坐了下来,打量着王安平,很是欣慰,道:“安平啊,上次见你,你还跟孩子—样呢,没想到,现在都独挡—面了,可见城里的风水就是养人……”
王安和感慨的很,不知咋的,眼泪就先掉了。
王安平心里不知道是啥滋味,若是以前在村里时,他肯定很感动,那是冰雪里的炭。但现在,也只是有点说不清的复杂感觉,若说情份,那是扯淡。
“二哥,吃菜。”王安平道:“里还好吗?!”
“好,都好。就是惦记你。”王安和道。
王安平道:“我也只是当个县里小吏,根基浅的很,在城里是没什么,在衙门里做事也只是跟在老衙吏后头听听话,学学什么。没什么本事,说有出息,那是抬举。”
“再则,这个事表哥为我出了不少力,若说兴旺,也是兴旺着张,与王不相干。二哥以后这话可别说了,我王安平除了姓王,王又兴着我什么呢?!”不克着就不赖了。
王安和当然听的明白,道:“我知道,我不图什么,也不敢沾啥好处,只要安平以后认二哥,就成了。我知道你—个乡下出来的在衙门里不容易,好好听老衙吏的,好好干活,二哥就高兴了……”
“多谢二哥。”王安平道:“以后年节里没事,便来城里看看我。”反正也挡不住他来,还不如大方点。
“行,行,”王安和很是激动,哭了起来,道:“我—定来,—定来。村里的地,我给你盯着呢,没人敢克扣你的收成,你放心,放心。你现在立了业了,将来再成个,就更好了。你好好干啊,将来在城里买房子,娶媳妇。表哥啊……”
他喝的多了就拉住张兴柱道:“你这个当表哥的比我这个当亲哥的强,比我强多了,我是个没用的人啊,呜呜,也没帮过安平,也没出息,想使力也使不着……他认我,是你带的好,教的好,我谢谢你……”
第147章 玉米
张兴柱是真的哭笑不得, 只能任他哭着发酒疯。他大概是心里明白了,以后他每回进城都少不得要发一回洒疯了。行吧。
他与王安平无奈的对视一眼,就当是酒品不行的亲戚, 应付一下就得了!
王安和呜呜咽咽的哭的伤心,情到深处, 拉住王安平的手, 又拉住张兴柱的手, 不断喃喃的道:“我不是人呐, 我不孝呐, 我连老娘和亲弟弟都留不住啊,是我不好, 是我不孝,是我没用,呜呜呜……”
“表哥, 安平,多谢你们还认我, 还愿意让我进门,呜呜呜……”
纵使王安和的确有些抠,有些利益为先,然而, 能否认他的感情是假的么?!那也不能。他的感情是真的, 抠也是真的,利益为先也是真的。所以, 人生之中,明白的最重要的一个道理便是,他是个好人,只不过, 他没有与我利益捆绑,便只是一个好人,而已。是好人,就一定要有亲密关系,那也不是。
他很好,只是,都彼此很清楚,这中间有一条大大的鸿沟,再也无法弥合了。
我们有血缘,我们都是好人,然而,我们并不曾有多大的相干。仅此而已。
虽是如此,却不吝于表达些善意。
张兴柱拍着他的背,安抚着他!
“王安福真不是东西啊,母亲弟弟都被他撂在脑后了,来看看也不愿意,在村里,也是对我爱搭不理的。我还顾忌着他是哥哥,对他也没有什么排斥,甚至村人说他的时候,我还为他说话,维护维护,他倒好,他倒好哇……”王安和呜咽着道:“像没我这个兄弟似的!狗攮的东西,他怎么就这么心狠,他还是人嘛,兄弟至亲都不管不顾,他是白眼狼么?!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安平在城里有出息了,来看看也不愿意,还不高兴。我呢,在村里,好歹也是亲二弟啊,他倒像没有我这个人似的,狗攮的下流胚子,不知道是什么坏种投的胎……”
他嘴里不干不净的骂骂咧咧,李氏和陶氏捂住了孩子们的耳朵,赶紧躲屋里去了。
李氏无奈的道:“市井与乡下人就是这样不讲究,什么脏话都从嘴里不干不净的出来,将来蛋蛋学了去,上了学堂,这要是学起来,被先生听见,岂不是说我们张姓人家不是那等子读书的门第?!这可真是令人发愁。”
陶氏道:“找先生的事儿,有信了么?!”
“正在打听着呢,倒是有了些方向,你大伯子正在打听先生们的品行,一是要品行好,二是要学问好的。找先生是一辈子的事情,哪能马虎?!”李氏叹道:“也是咱们家门第浅了,来往的都是三教九流的人家,倘若知晓有好人家,哪里用得着这样找来找去的?!正是不知道,才要慎重些。”
“也是。那些清流人家,都是互通着的。”陶氏道:“钻营些不容易啊。读书这件事也费钱,旁人的只不提,光那书,一套不大不小的全册,就要五百文起步。这一生需要用到多少书?!再加上纸笔墨砚,束脩,年节里给先生的礼,同窗来往的零用钱,不得了。况且同窗来往间也不能太差了吧?!这更是一项花费,我这是有点担心,万一生意不好,这……”
“呸呸呸!别乌鸦嘴,为你肚子里的这个,你可说些吉利话吧,”李氏道:“孩子们的前程全在这新生意上呢,左不过到了中秋,最迟到年底就知道大致的收益了。你也不用这般的担忧。”
“我这也是瞎急,”陶氏道:“就是这样家里只出不进的,我心里有点慌。”
她们手上都没啥钱了,除了嫁妆未动以外,其它的钱,基本都掏了当本钱去了,这两个月还忙乱的很,精力,钱财,一切希望全搭了进去,倘生意不好,这不是打水漂了吗?!
所以心中忧虑,也是人之常情。
有儿有女,有长辈有小辈的能承担的人都是这样,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负担重的人,心里总会有压力。这是难免的。
王安和吃饭吃到下午,然后喝了茶醒了醒酒,便要回村去了。
王安平怕他喝多了酒,一个人走不回去,便说要送他,要给他找辆牛车坐。
王安和没有拒绝,将礼给他,道:“二哥没本事,这是给你的,虽不是贵重东西,好歹收着,留着自个用吧。也别嫌不好,我知道你现在用的都是好的,表哥不是抠门的人。好好干,在衙门里,好好干,多学学认字算帐,以后出息大着呢……”
王安平收了,一百文能买啥,也就买了点纸,就是普通的那种写字的纸。就这也就只买了一小沓。但这已经是心意了,王安平能拒绝吗?!
因此收了,却拿了几盒点心叫王安和带回家给孩子吃。
王安平将他送到城门口,等牛车的功夫,王安和道:“现在在衙门当差,还顺利么?人好相处吗?!”
“左不过是听差遣,我又没有出身,又没有资历的,不过是闷头做事,没什么顺利不顺利的。”王安平道:“衙门是清水衙门,便是薪俸也是常常拖欠的,没法子,小县城都是如此。”
王安和便叹了一声,道:“还好是吃住在表哥这,倒是省钱。将来等站稳了脚跟,你可不小了,早早的娶门媳妇要紧,现在也有了点出息,好歹不能再说乡下姑娘,娶个城里姑娘,岳家也能帮衬你一二,这般才好……”
王安和又道:“之前看你还帮着侄女卖锅贴,现在不做了吗?!”
“不做了,衙门里说有事就有事,忙不过来。这生意,小侄女做着呢。”王安平道。
王安和道:“这般也好,虽说当县吏钱是不多,但却图个安逸踏实,将来有个身份,小商小贩的赚再多,也到底是差了一层……”
这个时代,官字沾边的光芒,以及好处,可不是小钱可以取代的。
“你也别急,这个可贼好,千万别觉得没钱,负担大,就不干了。”王安和道:“这些年多苦都撑过来了,你就再撑撑,后福在后头呢。你是有希望的人,好饭不怕晚。我知道安平,一定会有出息的……”
王安平点了点头,知道他说的是真情实意,欣然受了。
牛车来了,上面已经坐了不少人,王安平将牛车钱给了,道:“这车只送到镇上,你点心拿好,回家就吃了,天热放不了太久的。”
“知道了。”王安和上了牛车,扶着箩筐和扁担,心里特别高兴,道:“每回来都叫你破费的。哎,我走了,你侄儿若晓得这点心是你给的,肯定高兴!”
王安平送着他的牛车慢慢离开。老远的还看到王安和朝着他摆手,还对旁边的人炫耀的道:“那是我最小的弟弟,可出息了,现在可是县城里的吏员了,是公差,吃公家饭的人,我家是真的光宗耀祖了……”
患难未必见真情。而当生活好起来,一切仿佛没发生过。我们的文化里就刻着这样的基因。所以才更显得患难时的情谊更为珍贵,仿佛真金。而裂痕就是裂痕,多的是粉饰太平。
王安平这一回的心情比起上回少了复杂,平和稳重的多。若说上一回是年少气盛,心中有怨恨。而现在,却已经处事如常。撕破不了脸的血缘,就成熟的处理。可能,这些日子以来,心态也炼出来了吧。
之前王安平在王家村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已经不年轻了,然而,终究是被那个圈子困住,那个地方给局限了,显得胆小和怯然也是常事。可是自出来后,用心学习,每天接触人的历练,才知道年纪大有年纪大的好处,因为他很快的成熟。
十七岁的他,与十三岁的云帆的心态上就有很大的差异。王安平为人处世,显得很平和,哪怕过去有很多的怨恨,他也有着年龄上的优势,一遇机遇,便很快的成熟。有着成年人的处变不惊与老辣。
而云帆却不同,年少四岁,那种气盛,几乎写在脸上和语气里。
王安平不知道,如果现在的他也只十三岁,他是否能有今天这样平和的态度去与王安和相处,并且招待而不失礼数。
张兴柱将玉米穗子扛到了张融融这边来,笑道:“来就来,巴巴的挑了两担来,也难为他大热天的送来。有心了。”
张融融问安平是怎么与王安和相处的。
张兴柱便说了,又笑道:“王安和倒乖觉,这一回来再不问老姑的事,也不敢再提。知道老姑不乐见他呢。倒是自觉很多。估计是接受了只与安平来往的事实。”
张融融道:“安平这个应对,倒出乎我的意料。这孩子,成熟的很快。以后万事都不必发愁他的应对!”
“是啊,”张兴柱感慨的道:“来城里还不到半年,有这般的进步,已经是个很出色的男儿郎了。”
大妮将玉米掰出来,笑道:“这么多能吃好些天呐,我瞅着都不必晒干,直接每天蒸上几十穗,几天就能吃完了。这个不顶饱。家里人又多,一天吃几十穗倒也吃得掉。”
“那是,光大牛一人就能啃上几十穗了,”张融融笑道:“劳烦他多吃些吧,省得坏了!”
大妮不好意思的笑,挠挠头乐了。
第148章 番薯藤
张兴柱也乐, 大牛是真能吃,要搁他,猪拱一般, 两箩筐算啥啊。再加上家里还有春妮在,这孩子也能吃。
张兴柱想起来的道:“这些天你公爹是不是不在城里?!”
大妮道:“好像是, 婆婆倒是每天来, 公爹好几天没来了。”
“又去府城了呢!”张融融笑道:“既起了意, 哪能甘休?!况且, 现在的确是入手的好时机。这两口子, 是会盘算的。要做的事,想做的事, 肯定能做得成。”
“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府城吃亏?!”张兴柱道:“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也不安啊。”
“在府城去看看也好,将来多识些人, 别的不图,只图将来孩子们上学若要科考, 能得些人作保去应试。”张融融道。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想要科举,得请保人写保书啊。要证明三代内没有人犯过罪的, 身家清白的。并且保人还得有功名。当地乡绅还不成。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圈子, 便是当地的乡绅混的再好,到了这个读书人的圈子, 还得求人,得按着这个朝廷的规矩来。
张兴柱一听,道:“这倒也是。不管是生圈子,还是生地方, 还得慢慢的混呢。左右他们都是谨慎人。”
三伏天渐渐的过去了,天气也不怎么热了,西瓜什么的吃完了,也下市了,现在也有些小西瓜拉上来卖,但多数是拉藤瓜,不仅太沙,而且还有一种腥馊味,吃瓜的季节已经是过去了。这种就卖的极其便宜,一般五文钱能拉上一箩筐回家吃,农人反正是卖几个是几个,拉进城也不怕舍不得力气,总比烂在地里好,这种大量上市的时候,就算农家养了猪用来喂猪,猪吃多了也烦的很,不乐吃了。
这种时候就有很多孤寡老人,或是贫困人家买个五文十文的回去慢慢吃,他们一般也不会嫌味道不好,甚至瓜皮都用来炒菜吃,简单的又是一道菜,虽说肯定不及其它菜好吃,然而,对于特别是单独生活的人,他们怜惜每一文钱,也不是说没钱,有些还是有些积蓄的,可是一个人生活没有安全感,最怕的就是人活着,钱花没了,所以能省就省。
这类人家,衙门是管的,过年过节的,会送点米油面什么的。他们不咋舍得吃肉,平常吃菜都是尽量捡菜市场里的剩菜买回家,虽说口感上差点,但又没烂,还是能吃的。
街邻们偶尔也会蒸了馒头包子啥的送上一点,肉当然是舍不得送给他们吃,但一般像面条,包子啥的,谁家也不至缺这一口的。慢慢的这日子也就过下来了。
县城里还有一个育婴堂,里面弃婴要么是残疾,要么是生了养不起的,当然大多数都是女婴。管吃管喝是肯定的,但不管学习,一般养到十到十二岁也就自讨生活去了。这种一般能有什么出路?!要么是官府出面说个人家嫁了,要么,就是自行到大户人家去打长工赚钱,以期将来能自个儿主宰些命运。
这一种也都是衙门和县里养着的,虽说现在生活好了,也体面了,但年年照样有无数的婴孩被扔在育婴堂门口。城里尚且如此,在乡下,有更多是一出生就被溺死了,或者是送养给人家。这个时候的送养,其实要么是送着当童养媳,要么,就是送给人家当义女,与牛马并没什么区别,若说区别,牛马至少还更值钱些。一头牛,一匹马得值到二两到几十两不等。但人,可就未必值这个价!
张融融趁这个时候,就买了些西瓜和馒头送到育婴堂去了。西瓜其实不咋好吃,馒头也只是普通的馒头,连馅也没有,也只是普通的碳水,但这些简单的食物,才不会有人惦记,偷偷摸摸的带回家,而不给育婴堂里的孩子们吃。
善心是个好东西,可是,如果发的不好,反而是害人了。
马大夫也送了些东西,他送的不是肉,也不是水果,而是蕃薯藤,一些是新鲜的,一些则是马大娘帮着腌制好的。
送过去后便来找张兴柱聊天,道:“我送这些去,有些人说话还不咋好听,说这玩意儿,只有乡下人吃,乡下的猪吃,是人哪吃这个玩意儿,可把我气的……”
张兴柱特别无语,蕃薯藤不是好东西吗?!这玩意一旦茂盛起来特别多,便会摘些下来,免得它长的太茂盛会影响地下的果实的营养,这玩意摘下来后,将皮一撕,一折,清炒,或是放些腊肉,或是新鲜的肉丝炒都特别好吃。哪家不吃?!别说乡下人家了,人吃的多呢,猪也吃的多。因为收下来的太多,放着就蔫了,清清脆脆的东西,哪家不吃?!
“哪个王八犊子嘴里尽没好话?!这个我老姑最喜欢吃了,每回我都撕半天,”张兴柱皱眉道:“遇上那不长眼的人了?!”
马大夫无语道:“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大户,也是去育婴堂送东西的,我看了看他送的,都是白米,上好的肉。看我送的这些不值钱的,就冷嘲热讽,也不知道哪里打听到的,说我也不穷,有钱买宅院,没钱捐赠东西给些可怜人……呸。要是可怜,他这么有钱,咋不都带回家去养?!气死我了!”
张兴柱道:“蠢材,捐的这些可未必能落得孩子们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