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流落民间的真凤凰(45)
作者:
云沐晴 更新:2023-04-07 03:56 字数:2107
皇后一家被判流放千里,且目的地距离她这里就只有三十里地的庆城。
这个消息是陆胤身边的人送来的,换言之,他是想告诉她,是他帮她了这个忙。
依着陆胤的本事,知道自己在哪里,并不稀罕,他送她这个人情,她也不意外,但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别扭。
庆城比之榕城,还要破败,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因为路不通,连客商都没有,所以那里的百姓一切的生计都只靠自给自足,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而皇后一家被流放到这里,基本上是在要他们的命,不需要他们干活,哪怕是负责自己的一日三餐,也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她不知道陆胤从中费了多大的劲儿才把这一家子给折腾到这里来,但他的好意她还是得领了。
趁着农忙还没开始,兰果提前骑马来到庆城观察这里的地形,结果发现即使有心理准备,这里还是比她想象中的还要贫瘠,尤其是这些山路只允许一人通行的崎岖山路,基本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一样。
这里虽然美,山里物资也足够丰富,可那是有本事,能吃苦耐劳的人,那些天生懒惰的人,譬如皇后一家,只怕难以在这里存活。
真不知道陆胤是害他们还是帮他们了。
庆城是个城,只是这个城却破败的像个小山村,因为周围的村子都隐藏在大山深处,他们想要来这个唯一的城镇里换些布匹,盐巴,有的甚至的走上四五天之久,而这个城里没有大批量的客商供他们进货,所以这里的商户要自己出去倒腾,如此一来,成本就高了,所以卖到老百姓手里的价格,就更高了。
她在这里观察了三天,也觉得路不通是阻碍这里发展的头等大事,可这里是古代,修路的艰难程度,饶是她这个现代人,也是束手无策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庆城开一个铺子,帮助他们解决进货的难题。
于是她又不得不骑马前往这附近的望城买了三个人,领着这三个人又返回庆城,花了二十两银子就买了一块地,找当地的人帮忙,不到半个月一套两层楼带前后院儿的铺子就建好了,从人工到材料再到地皮,她花了不到一百两银子就置备妥当,足以可见这里不仅人工便宜,就连建筑的材料,也是从山上取的,只需要支付人工费就可以。
她的杂货铺取名澜记,之后就将那三个人安排出去,给了各自一百两银子让他们想办法去庆城周围的城池想办法进货,而她则在他们离开之后,先用空间里的物资将杂货铺填满了。
从古至今都是国家控制食盐,宋国也不例外,兰果的空间有的是盐,可她却不能拿出来外出卖,唯一的办法就是动用宋昀的力量,开具多份可以售卖的资格证,如此一来,她旗下所有的铺子就有资格销售盐巴了。
只是这件事不是个小事,这里又山高水远的,没有几个月的功夫折腾不下来。
好在她打探到,这庆城唯一的一家能售卖盐巴的铺子也是偷偷卖的,至于从哪里进的货,她没查,不过既然这里处于三不管地区,她在申请程序之前,卖点盐还是没问题的。
半个月后,之前派出去采买的三个人回来了,战果不一,她从中选择购买最多物资的一个十五岁小伙子负责往后澜记的采买,另外两个则留下来看守铺子,至于掌柜的,自是和售卖资格证一起送过来,这个暂时不急。
别的城镇的盐,大都在五六百文一斗盐,而庆城却已经达到了八百文一斗,难怪这里这么多大脖子病的人,大多数都是和吃不起盐有关系啊!
好在当初在东海的时候,她利用海水私自炼了不少的海盐,纯度自然没有现代的那么高,但是供人们日常食用还是可以的,之所以选择海盐也是因为这种盐巴粗糙,价格低廉,否则她敢拿空间里的纯盐来卖,只怕人们也不敢买啊!
因为是自己炼的,所以她只卖三百文一斗,比先前的便宜了两三倍,消息一出去,就有好多老百姓急急忙忙的过来买,澜记的人气就这样爆出去了。
而澜记之所以能在这个贫困的小城很快站稳脚跟,大多跟她家的价格低廉有关。
这里的老百姓苦,所以澜记只赚了扣除成本之后的一两成,价格低质量好,生意不好才怪。
不过所谓的好,其实比之其他铺子,不知道差了多少倍,不过他们的澜记生存下来了,对面的铺子却面临关门大吉的危机,都是为了生存,兰果无意绝别人的生路。
就一并收购了他家的铺子,让他做这两家铺子的二掌柜,每月给他二两银子的月银。
那掌柜的一听有二两银子的月银可以拿,想想自己累死累活一个月,有时候连二两银子都挣不到,便满心欢喜的接受了,还与兰果签了五年的合同,这下两家合为一家,也算是皆大欢喜。
一个月后,允许售卖盐巴的条令和大掌柜一起来到了庆城,有了大掌柜坐镇,她也就彻底的放心了。
而这里库存的一吨盐,够他们卖一年也没问题,至于一年之后,她再想办法运点海盐过来。
四月,开春了,押送犯人的人也来了,庆城有驿馆,但她没想到的是,那些士兵却直接把汪家上下一干人等交到了她的手里,还说这些鄞王殿下的命令,换言之,她的外祖一家日后是死死活,都交给她了?
尼玛,这是什么鬼操作?
她来原是想看笑话的,可是现在几个意思?陆胤那家伙是想让她全权处置这些人?
“姑娘可以随意处置这些人,唯一一点不能违背,就是他们这辈子只能待在庆城,哪里都不能去!”
送走那些侍卫后,兰果转过身看向早已累得东倒西歪,毫无形象的汪家几十口子人,这当中从老到小,全都是曾经的主子,至于那些奴仆,没有一并跟过来,所谓曾经有多风光,而今就有多凄惨,形容的大概就是眼前的这一家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