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娘 第44节
作者:茂林修竹      更新:2023-03-22 11:15      字数:3988
  维摩一愣,忙道,“儿子今年已二十有三岁了。阿爹您……”
  天子抬手止住他——想当年他二十三岁时,虽不说身经百战,可不论于国还是于家,都已是能独当一面的武将。而维摩在天赋上未必不如他,可自幼长于温室,此刻竟还是一脸青涩,和个孩子也相去不远。哪里是李斛的对手。
  天子道,“传旨——朕调养期间,由太子监国。一应人事如旧。”又道,“……传顾淮入京,辅政。”
  维摩道,“江州刺史呢?”
  天子道,“……依旧由顾淮兼任。”又叮嘱维摩,道,“朕已将琉璃许配给顾六,你择日替他们定下。”
  维摩心想天子卧病,哪里是子女谈论婚嫁的时候?却还是应道,“儿子记下了。”
  片刻后,天子又问,“你弟弟呢?”
  维摩沉默片刻,才让到一旁,二郎忙上前跪到天子床边,天子试图抬手却不能,二郎忙抱住天子的手。
  天子细细的打量了他片刻,才叹道,“……好好的扶助你哥哥。”
  ☆、56|第五十三章
  天子单独留维摩说了一会儿话。
  二郎等在书房里,默然思索着建康的局势。
  就他看来,就算李斛真的打过来,建康也不至于到危急存亡的地步。
  ——羯人不过几万而已,历经十七八年之后,能聚集起来的能有一万?而且和江南汉人混居多年,武艺早已生疏。也许比寻常百姓好些,可和正规的官军相比,还是有所不敌。
  何况还要突破长江防线和石头城防。
  建康真正的危机其实不在于叛乱,而在于四面火起的时候,天子骤然倒下。
  万一人心因此动荡起来,四方战事再如北伐时那般来一次大溃退——那才是真的回天乏术。
  二郎心中也不由会闪过这么个念头,若维摩无法稳定局面,这对他而言也未必不是个机会……可也只是一闪念罢了。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不是争权夺势的时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今最要紧的是和维摩协力平定大局。也好令父亲安心养病。
  不多时,维摩便和顾景楼一道从殿里出来。
  二郎迎上前去,彼此见礼之后,维摩便对顾景楼道,“一切便都托付给凌云你了。”
  顾景楼道,“愿效犬马。”
  顾景楼告退离开。二郎心中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到底还是没忍住,道,“他难得来一趟,大哥不让三姐和他见一面吗?”
  维摩道,“我提了一句,他说眼下的局面危急,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又道,“我也觉着,要见面以后有得是机会,眼下要紧的还是尽快令顾公入京勤王。”
  二郎沉默了片刻,道,“阿兄想令他去江州传旨?”
  维摩道,“是,我已命他即刻南下了。”
  二郎忍了几忍——他这会儿若劝维摩将顾景楼留在建康,未免显得心胸狭隘。传出去只怕要令顾淮和顾景楼心生忌惮。可他还是不能不觉着,和维摩这般坦率诚恳的君子共事,实在让他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然而吐之又徒然凸显自己的小人之心。
  到底还是劝阻道,“城中正当用人的时候。难得他从汝南来,熟悉叛军的习性,阿兄何不留他在身旁咨询?去江州传旨这等小事,又不是非他不可。”
  维摩遥望着顾景楼的背影,淡然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面急诏传顾公入京,一面却将他的儿子强扣在建康,传出去四方诸侯会怎么想?”
  二郎的话便噎在了口中——维摩当真不是糊涂,只是事事都要占着好名声,让二郎实在难以和他走到一路去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维摩是太子。二郎此刻既然要辅佐他,自然就不该同他争占美名。
  维摩又问道,“凌云说李斛在城中有内应,此事你怎么看?”
  二郎便将嫌隙暂且抛开,道,“若大肆盘查起来,徒然扰乱人心。不如私下暗访,选可靠可信之人把守住要津,加强江上巡防。”又道,“内应能做的不过是接引叛军渡江,在城中制造混乱、趁乱开启城门一类……只要丹阳尹和城戍小心防范,想来内应也无机可趁。”
  他觉着这件事不值得大张旗鼓。
  维摩思索片刻,补充道,“——接引叛军渡江这一条是最要紧的。”
  二郎道,“臣也是这么想的。江戍兵力还是略嫌薄弱了些,还有上游要津尤其是采石渡,也得增派人手前去据守。”
  二郎正仔细思索着,却冷不丁听到维摩道,“王琦手中兵力确实单薄,不如另派他人戍守长江。”
  二郎想了想——王琦本是他担任丹阳尹时提拔起来的幕僚。北伐失利之后江上水贼兴起,他便调拨了三千人马给王琦,命他戍守采石渡,沿江巡逻。他是扬州刺史,除了建康水路之外的这一段江上防务,本来便该他来负责。
  然而既要和维摩齐心协力,这些事上他也必然要有所让步,故而二郎也只思索片刻,便道,“阿兄说的是。只是不知该调谁过来?”
  维摩便道,“云奇将军何缯,你看如何?”
  二郎点了点头——何缯戍守宛陵,距采石渡不到百里,距建康也才两百里水路。换戍到采石渡,只需三五日便可。
  维摩见他没有异议,便道,“那便即刻令王琦撤防回来吧。”
  二郎不由愣了一愣,道,“何缯的戍军未至,便已将王琦撤下,采石渡上岂不是没有防备了?”
  维摩道,“采石渡本来也有千余戍军,不过等三五日而已,不会有什么大碍。”
  二郎不由恼火起来,“万一李斛的叛军就抢在这三五日渡江呢?”
  维摩却反问道,“万一李斛的内应就在王琦军中呢?”
  此刻二郎才终于回味过来——原来维摩换防是假,怀疑他手下有李斛的内应是真。他也几乎立刻明白了维摩的疑虑。若建康城中有人和李斛内外勾结,那么那个人究竟有何欲求?想来无非是荣华富贵。而什么样的荣华富贵不能向天子谋求,反而要向不知能不能成事的叛逆谋求呢?当然就只有天下和皇位了。就此论之,最有可能和李斛里应外合的人岂不正是他?
  二郎怒极反笑,道,“……原来如此。”
  维摩道,“你不要多想——我并不是怀疑你,只是就事论之,李斛的内应最有可能在江戍。尽快更换江戍,这也是阿爹的意思。”
  二郎一时无话,只道,“臣弟明白,一切唯太子殿下之命是从。”
  维摩道,“你毕竟年少,骤然遇到这种大事,难免有照应不到之处。阿爹既然将国事交托给我,必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二郎道,“是。”
  从承乾殿中出来,二郎并没有急着回府。
  出了这么大的事,天子除了一句“好好扶助你阿兄”外一句话也没叮嘱他,维摩更是毫不避讳的怀疑他,二郎总觉着有哪里不对。
  车行在路上,出宣阳门时,他忽就意识到——莫非是因为李斛?
  上一代的事二郎不是很清楚,但多少也听过一些,依稀知道他阿娘和李斛似乎有些纠葛。
  当日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此刻仔细思索起来,事情才逐一明了起来。
  他脑中略有些乱。
  他想,莫非真如传言所说,他阿娘曾是李斛的妻子而如意是李斛的遗腹子吗?
  那么……他呢?
  在这个问题上,他也只混乱了那么一会儿。他想,他当然是天子亲生,这点毫无疑问,天子也必然没有怀疑。
  天子不放心的并不是他,而是如意。至于维摩,二郎觉着应该是因为前阵子自己风头太盛令维摩心生忌惮,维摩想趁此机会证明他并不必自己差吧。
  如意原来竟不是他的亲姐姐吗?
  如意自己是否知道这件事?
  如果她知道了……是否会想回到亲生父亲身边?
  恐怕……二郎想,恐怕如意真的会对李斛心存幻想。哪怕不一定能相认,哪怕明知他是反贼、渣滓,她也会忍不住想去看一看,她的亲生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二郎想,果然还是得尽快将李斛送回地狱。
  在此之前——
  二郎唤了人来,吩咐道,“让舞阳公主立刻回府,就说我在公主府等她,有急事商议。”
  他想,在此之前,还是先把如意关起来为好。免得她胡思乱想。
  ☆、57|第五十四章
  如意进了公主府,先看到院子里里三层外三层的侍卫。
  她脚步不由就缓了一缓,心想莫非二郎也遇到刺客了?
  进屋时却见二郎正在摆弄花架上陈设的一枚椰子。那椰子早脱去棕皮,只剩光溜溜的外壳。二郎一拨弄,椰子便在白玛瑙盘子里乱旋。二郎没见过这种东西,把玩正起兴。又见秃壳上有三枚凹疤,便把椰子挪到桌面上,研究着怎么把那凹疤通开。
  这少年自大惯了,也就独处时才会不经意流露出些孩子气来。
  如意见了,忍着笑踏步进屋。
  二郎抬眼一瞟她,也并不窘迫,只问,“这是个什么东西?”
  如意道,“据说是胥邪树上结的果子,当地人唤作枒子、椰子。”
  “胥邪是什么东西?”
  如意便咬文嚼字的解释给他听,“《上林赋》中提到的一种树木,生在交阯,高十余丈,枝叶攒生在树顶。果实大如瓠,累挂在树顶。当日表哥……”她一时又想起和徐仪讨论四方风物的日子,不由顿了一顿,将话咽下去。拿起椰子来掂了掂,转口道,“今年夏天带回来的,想来已不能吃了。要劈开看看吗?”
  二郎毫不客气指挥道,“劈开。”
  如意便命人去劈椰子。
  她自己则在二郎对面坐下,道,“适才瞧见顾景楼出城——什么事这么着急,早上回来,午后便要出城?”
  二郎便道,“——汝南叛军进逼建康,城中可能有叛党的内应。太子命他回江州传顾淮入京勤王。”
  如意吃了一惊,道,“……竟已到这种地步了吗?建康周边城戍、江戍,加上丹阳郡和你手下的兵力,还不足以拒守吗?”
  她虽不懂军政,却也知道诸侯勤王这种事由来都“请神容易送神难”,非到万不得已时不会下此诏令。倒不是她怀疑顾淮的忠心,只是眼下这般局面,朝廷袒腹示弱,不能不让人怀疑建康城是否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二郎垂着眼眸,道,“两个缘由——其一,阿爹中风了。”他见如意立时变色起身,心下猜疑稍解,这才补充道,“不要紧,只是一时受了刺激,不留神跌了一跤而已。没什么大碍。我瞧着阿爹说话、起卧都和平时一样,就是得修养一阵子罢了。”
  二郎见她神色稍稍舒缓了,这才又道,“其二,太子怀疑叛军的内应是我手下的人。”
  如意这次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天子卧病,想必是才刚刚把朝政交托给维摩,维摩竟就先猜疑自己的亲兄弟……这般兄不兄、弟不弟的滑稽事竟就发生在她的身边。
  许久之后,她才问道,“阿爹怎么说?”
  二郎淡然道,“想来这也是阿爹的意思。”
  如意无言以对。
  二郎便又道,“太子现在已经是草木皆兵,所以这阵子你还是安份的留在公主府里,不要再四处奔波了。免得加重太子的疑虑。”
  如意沉默许久,才问道,“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