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百济使者
作者:断刃天涯      更新:2023-03-17 04:16      字数:3144
  威风凛凛的黑铁塔,被这么一句话说了之后,立刻并拢双腿,站直了身子,有气无力的回一句:“是,主人!”
  沙罗的眼睛突然亮了,如同在黑暗中看见了最亮的一颗星星。站直了身子,双手正冠,整理衣袂,显得极为郑重的样子,五步之外对着李诚深深弯腰:“末学后进,外藩学子,拜见自成先生。此番远来,得见先生,足慰平生。”
  李诚颇为吃惊,这个百济使者搞什么搞?突然这么恭敬?看着一点都不像在演戏,这要是演戏,这演技都能拿奥斯卡奖了。
  “让他过来说话。”李诚来了兴致,沙罗闻言抬头,欢欣鼓舞之色洋溢。微微弯着腰,小步快走,来到李诚跟前:“沙罗不知先生当面,多有冒犯,还请先生海涵。”
  朴正勇有点吃味了,但是没法子。新罗在这方面是比不了百济的。百济这个国家,别看出自扶余,还特么的很跳,但是自汉以来,一直与中原王朝有着不断的来往。这个小国在文化上,对中原王朝有着绝对的认可。
  百济的官方文字是汉字,这么说大家都该明白了。相比之下,现在的韩语是新罗人搞出来的。也就是说,别看新罗对大唐各种抱大腿,也确实在使用汉字和学习儒学。百济虽然与高句丽结盟,就文化认可而言,百济更接近儒家文化圈子。
  沙罗作为百济贵族,自幼学习的就是儒家文化,官话说的比朴正勇可溜的多了。走大街上,沙罗的口音,一般人还真分不出来他是不是唐人。反倒是朴正勇,真的出门转一圈,谁都知道他不是唐人。
  李诚对半岛三国的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是不妨碍他接触百济使者的目的。
  “不知者不罪,以后注意就是。先回去等着吧,回头李某自会登门。”李诚很随意的摆摆手,好像一点都不在乎。沙罗却露出欣喜的表情,再次深深鞠躬:“谢先生不罪之恩,某这便回去,扫榻以待。”
  “扫榻以待”这个说法其实很正常,不过现代人思维里喜欢联想,经常搞污一些原本很正经的词。菊花,很正经的词,搞的不能直视。
  “榻就不必了,我习惯坐椅子。”李诚心里别扭,赶紧来一句。搞的沙罗一脸雾水,难道是我的学问不行,用错词了?其实呢,要换成平康坊的娘子这么说,那就一点毛病都没有。
  李诚很好奇沙罗对自己的态度,觉得不是那种对待官员的态度,反倒像是对待一个师长。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诚不明白,但是朴正勇明白啊,李诚在新罗的地位就很高了,到了百济,那就是天皇巨星。李诚的诗作,在百济简直是被顶礼膜拜的那种。各种学习膜拜,没学过李诚的诗,你都不好意思出门那种。
  李诚去了新罗,倒也没有引起轰动,但是换成去百济看看,那真是走大街上要被围观的。在新罗,就算是最喜欢汉学的,也就是那样了。但是在百济,对汉学的喜好那是b格。在新罗,李诚出门逛街什么的,一点事情没有。
  在百济,出门逛街被人认出来,那是要被包围的。绝对是众星捧月,百济上下的贵族们,围追堵截的对象。用现代的话来说,圈粉无数。至于百济为何选择结盟高句丽这个事情呢,很难说脑残。这个阶段的高句丽,确实是个强国。
  李世民三征高句丽都没能最终达到战略目的,再往前推,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结局就更惨了。高句丽很强,至少在采取战略防御的时候,中原王朝受限于自然环境和后勤补给的压力,很难对高句丽构成致命一击。
  这样以来,百济从自身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做出选择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后来高句丽内部出了问题,百济却没有改弦更张,那真是脑残了。
  朴正勇很是不安,李诚在新罗的待遇是根源。这也就是欺负李诚没去过百济了,要是李诚去一趟百济,估计都不用打,百济都会在做出结盟唐朝的选择。当然这就是朴正勇个人的想法,未必就会按照这个走向去做。
  不过李诚倒是有这么一个想法的,学过《太祖选集》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呢?“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ge命的首要问题。”
  当然李诚没打算去ge命,他是从局部斗争的角度看问题,拉拢百济和新罗,一起去弄死高句丽,无疑要省力的多。这个道理呢,李世民也好,大唐的诸位宰相也罢,心里应该是很明白的。但是为何却只拉了一个新罗呢?
  李诚觉得还是天朝上国的自尊心在作祟,还有一点就是对自身实力的决心信心。不就是高句丽加百济么?一起灭了就是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大唐就是这么自信。
  但是在李诚看来,这个自信很必要,但是也不是绝对必要。就一次战争而言,作为指挥者,绝对应该用尽一切手段,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朴正勇还没法去说百济的坏话,因为一旦李诚去见百济使者,一切都会穿帮。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李诚不要被百济的殷勤所迷惑。好吧,朴正勇更担心的是,李诚能跟沙罗聊到一起去,毕竟沙罗对汉学的研究很深。
  相比之下,朴正勇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无法跟百济那种拿汉字当官方文字的相比。你想想看,一个百济贵族,从小就学汉字,说汉语。新罗则一直在坚持说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只是辅修课程,怎么比呢?
  文化认同这个东西,很可怕的。李诚来之前,对半岛三国没有做太多的了解,实际上想从朴正勇这里获得多少信息,也真的不容易。回到堂前,李诚主动问起最近半岛三国动态。
  朴正勇来了精神,说的很仔细。三国之间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边境摩擦不断。说起来新罗还真的不容易,看地图就知道了,半岛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的底盘,却要对抗两个国家。可见新罗的战斗力真不差,这样的局面都没被干死。
  客观的说,中原王朝各种看不惯高句丽才是新罗能保存的主要原因。高句丽固然三次击败隋炀帝的征伐,但是付出的代价可谓巨大。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中原王朝崛起了一个大唐。这个朝代更猛!突厥人给打成狗,周边小国敢跳,一巴掌就能拍死。
  高昌在特么的七千里之外,小小的跳一下,七千零一里的大刀剁过去,直接就是一锅端。就算是高句丽自诩强大,也不敢轻易的去挑衅大唐。更不要说,一直以来,大唐对高句丽的敌视就没有改变过,幽州总管是李世民手下知名打手程知节。
  在两国边境之间,大唐可谓大兵压境,根本就不给高句丽喘息的机会。就算不打你,长期在边境上摆着数万精锐,你说怕不怕?
  当下高句丽的统治者是盖苏文,这是演义里的名字。全名叫渊盖苏文。唐朝的记录中要避讳李渊,所以也叫做泉盖苏文。这家伙是个弑君的猛人,也是个军事独裁者。史载此人极为残暴,嗯,不管是谁要是弑君了,都会显得很残暴的。
  弑君得到的政权,如果不残暴的镇压,境内是很难稳定的。朴正勇讲诉的重点,就是泉盖苏文的残暴,说他的弑君,说他对民意的镇压。不过民意这个说法,李诚直接忽略了。这年代谈个屁的民意。所谓的民意,其实是官僚贵族集团的意。
  普通百姓,不管是在大唐还是在其他地方,根本没有发声的渠道,还谈个屁的意。你以为是现代社会啊?教育普及了,人人都读书识字。这年代的普通百姓,识字率低的感人,怎么发声?哪像现代社会,手机泛滥,拍下来自己还能剪辑,加点私货。
  提到百济的时候,朴正勇就重点强调,长期以来,百济频频侵蚀新罗的领土,最近有夺了一个城。这次来大唐,就是为了最近的摩擦来求大唐做主的。嗯,被人揍了,找爸爸主持公道来了。这就是新罗的生存之道,一点毛病都没有。
  李诚大概了解了三国使团同时出现的原因,只要矛盾还是新罗和百济之间的矛盾。高句丽出于对大唐的戒备,主要精力还是在西部。对新罗呢,则是以一定的军事压力,迫使新罗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做出应对。
  这样以来,百济对阵新罗就能占上风了。应该说,百济虽然在文化上对唐朝有认同,但是其统治者短见的帽子, 应该是能戴上了。由此不难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高句丽也就是靠着这种眼前利益,将百济牢牢的绑在其战车上。
  这么一分析,问题就简单了,但是想处理好并不简单。因为百济结盟高句丽,得到的实打实的好处。而来自大唐的威胁呢,则有点远的感觉。
  李诚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百济朝野上下的短视的问题。